第六章 隴西風雲(1 / 2)

涼州辭 子夜鎮魂曲 2831 字 2011-03-12

<b></b></div> 安葬了遇難的村民後,一行人在這個小小的村落之中安頓了下來。過不多時,有幾戶外出躲避的村民歸來,得知這一消息之後,趴跪在全村人的墳塋前號哭不止。

他們不願離開村子的親人故交都喪生在這場浩劫中。劉仲康收殮了遇難村民遺體,他們亦是對劉仲康一行感恩戴德。劉仲康見他們無處可去,於是便邀他們同行。第二天,這支隊伍便又走上了去往西涼的路途。

雖然眾人挑選山野險峻人少之處行進,倒也是有驚無險,隻是路難行,免不了要多行幾日。然而目睹了那個村莊的慘象之後,劉仲康已不得不決定如此而行。

從那間廚房裡撿回來的幸存嬰兒此刻正在劉仲康夫人的懷中咿咿呀呀地叫著,揮舞著白胖的小手。眾人開始都是犯難用什麼來喂這個孩子,好在隊伍中幾名尚處在哺乳期的婦人自告奮勇,接過了喂養這個不幸孩子的重任。李延昭不由得感慨萬千,在這個眾人都尚且朝不保夕的時代,這群不管誰坐江山,都會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老百姓,卻無時無刻不閃現著人性的光輝。

隊伍就這樣緩緩而行。出了陳倉,便已走出了劉趙控製的地界,眾人都是鬆了一口氣。十幾日後,前方探路的青壯回報已進入隴西郡地界。劉仲康與李延昭等不由得精神一振。進入隴西,再折向西北,行六七日光景,便可進入涼州域了。

李延昭對劉仲康道:“愈近邊界,行止愈難。劉趙既與涼州交兵不止,疆界之所,必屯守重兵,此後我等行止,更需愈發小心才是。”劉仲康深以為然,此後派去探路的青壯便三四人一組了。曹建曹參二兄弟亦自告奮勇多次前出。李延昭觀兄弟二人行止有度。相問之下始知兄弟二人常於山中打獵,對於追蹤躲避之道倒是精通。於是多有倚重。

隴西之地,相比秦川之地卻是要荒涼許多。一方麵因為乾旱少雨,另一方麵亦是因為連年戰亂。此地近涼州,又聞涼州牧張氏自始至終沿用晉朝年號,並置武興、晉興二郡安置漢人流民。於是隴西歸心,上至豪門望族,下至黔首黎民,紛紛背井離鄉前往涼州。隴西之地便逐漸顯得愈發荒涼了。望著眼下田地荒蕪,渺無人跡的廣袤田地,李延昭轉過頭去,對劉仲康說道:“劉氏趙國,命不久矣。”

劉仲康的目光卻竟是茫然及疑惑。在他眼中,劉趙據關中之地,兵強馬壯,張牙舞爪,可怖至斯,而麵前這個年輕人卻輕言道劉趙命不久矣,他實在是無法篤信。

看著劉仲康疑惑的目光,李延昭緩緩道:“曆來爭天下,成霸業者,無不據一城、一郡、一州之地。勤政愛民,鼓勵生產,人丁興旺,廣積糧穀。待得時機成熟,便舉義兵,攻略周邊,據有要地險地,得以自保一方。再徐圖霸業。而觀劉趙,據有整個關中之地,卻殘暴不仁,壓榨百姓,妄起刀兵,致良田沃土,儘成荒野,桑梓百姓,被迫流亡。國力江河日下,如何與天下英雄相爭?”

語畢,劉仲康恍然大悟,對著李延昭豎了豎大拇指:“高見,小友高見,老夫聽小友一席話,方知這天下大事竟是如此之理。”

經過這些天的相處,劉仲康對李延昭的稱呼早已變成“小友”。惟因二人愈熟,愈覺得公子這一稱呼太過於生分,於是便改了。李延昭也是感恩於劉仲康路途之中的諸多照顧,將脖頸上戴著的那個玉觀音贈予了劉仲康的小孫。劉仲康眼觀那玉翠綠無暇,倒知亦非等閒之物,連道使不得,然而最終卻拗不過李延昭,便收下給小孫佩戴了。

二人談笑之間,劉季武詢問何時找尋過夜之所。劉仲康看了看日頭已漸西沉,遂道:“就近尋一地吧。”

“孩兒還有一事,有幾個老人不堪路途勞頓,水土不服,可能害了病,急需醫治。可通曉醫術那幾家人也不曾帶有藥材。孩兒特意請示父親,此事如何辦。”

“此去隴西郡城,尚餘多少路程?”李延昭聽聞,便出言問道。

“約莫二十餘裡。”劉季武答道。

“不如用牛車載著幾名病人,速去郡城尋一間醫館。”李延昭對劉仲康道。“小侄願往。”

劉仲康對李延昭的老成持重也比較放心,便道:“武兒你與小友同去,萬望照料妥當。”劉季武亦是領命。

李延昭隨劉季武一同上了一輛小些的牛車,二人載著五名患病的老人,趕著牛車,直向郡城而去。

車上幾人裹著棉絮,麵有菜色,高燒不止,似乎是傷寒症狀。然而兩人依然不敢怠慢,劉季武不時地用鞭子去抽兩頭拉車的牛,隻盼它們能快一些。

此時看天色已經是酉時時分,按常理,戌時宵禁,城門關閉,若是過了那時辰,入城就彆想了。看著車上載的幾位老人的神情,若是今晚露宿野外,他們鐵定是撐不到明天卯時開城門的。天色漸暗,劉、李二人急切不已,愈發惶急地趕著拉車的牛。

牛車走上了官道之後便一路不停,過了不知多久,當二人遠遠地望見道路儘頭高聳的城牆,和還未關閉,露出內部燈火通明街道的城門,二人心下不由得都是大喜。

二人趕著牛車,小心翼翼地進了城。興許是看著二人一副貧民打扮,牛車也破爛不堪,車上還載著幾個病弱不堪的老者。守城軍士便也沒有過多為難,李延昭詢問城中醫館在何處,一個年輕軍士還指給他。他連忙道謝,轉身就指給了趕車的劉季武。二人順著軍士指的路,轉過兩條街,一間較大的獨門彆院已現於兩人眼前。門頭上大大的“濟世坊”和內裡飄來的陣陣草藥味道,向兩人肯定了它正是一間醫館。

李延昭看著那間彆院,悄聲問劉仲康:“老丈給你多少錢,看這個病,夠嗎?”

“放心吧,家父給了某三千錢,差不多都是一半的家產了。”劉季武苦著臉道。

也無怪李延昭的擔心,不管在什麼年代,看病這件事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一大難事。後世姑且不提,李延昭能想到的盛世年代,平凡人家若是有誰大病一場,恐怕全家也得傷筋動骨。更不用提各朝各代醫生的醫術還不怎麼樣,甚至醫書中還有用人血饅頭治療肺癆的荒誕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