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凱兒隨我北上(四千五百字,月底月票,多謝!)(1 / 2)

大宋好屠夫 祝家大郎 3654 字 2011-03-12

<b></b></div> 西軍精銳一共四萬人左右,還有一萬多的後勤廂軍,大軍全部往東回靈州城。軍糧也在往靈州集結。

大軍往北,越過興慶府之後,沿著黃河北上,兀剌海城本就是黨項人的最北的城池,東邊與北邊都是遼國的土地,東邊為遼國西京道,北邊便是遼國的上京道。上京道地盤極其廣闊,幾乎涵蓋的蒙古草原以南所有的地方。

蒙古這個稱呼,其實來自蒙兀室韋北邊的一條河,叫做望見河,望見與蒙古在唐之前,音調是相似的。意思是永恒的河流,《大英百科全書》中把蒙古這個詞彙的意思解釋為勇士,其實是錯誤的。

室韋,乃東胡的一支,也有推測為鮮卑人的後代。遼金宋多喜歡把草原諸部叫做韃靼。室韋,顯然就是後來蒙古的祖先。也是孛兒隻斤鐵木真的祖先。

蒙兀室韋,是室韋的一個支脈,就是蒙古,其中也細分成其他一些部落,比如成吉思汗鐵木真的乞顏部落,鐵木真的義父王汗所在的克烈部。但是在草原上,蒙古人主要集中在更北之地的貝加爾湖區域遊牧,已然算是蒙古草原的北部邊境之地了。此時南邊草原上的部落與蒙古人並沒有多大的關係,不論是從血緣還是種族上。

直到有一個叫鐵木真的人在四十年後出生,聯合克烈部的王汗打敗了塔塔兒人,又打敗了王汗,鐵木真聚集貝加爾湖周邊幾大部落之力,掃平草原,統一了草原所有的部落,蒙古人這個稱呼才統一指代草原上的遊牧人。

拖雷忽必烈一係,更稱之為黃金家族。黃金家族的沒落,來自明朝,明朝對待草原的政策就是分而治之,不斷離間草原諸部,使得蒙古人自相殘殺不止。直到建州女真崛起,也就是滿人,帶著大軍從東北之地衝入草原,衝入這個互相殘殺了幾百年的草原,打敗了蒙古當時相對而言最強大的孛兒隻斤林丹汗,蒙古人徹底走向了沒落。

最讓蒙古人損失慘重的不是戰爭,而是宗教。滿清時期,之所以草原一片寂靜,從康熙之後就沒有真正的叛亂,便是宗教起的作用。滿人在草原推行喇嘛教,當喇嘛教在草原興起之後,規定蒙古每個家庭的男子,隻能留一人守灶,其他男子皆要入寺院去當喇嘛,還能免除稅賦。

當蒙古人篤信喇嘛教的時候,人口急劇下降。從五百萬人的蒙古草原,到得清朝末期,整個草原隻有五十萬人口。

阻卜,其實並不能稱蒙古,卻是可以稱為韃靼,兩宋稱呼草原人,多叫韃靼。遼金稱呼草原人多為阻卜。

阻卜人本是一盤散沙,經過幾次抵抗契丹人的戰爭之後,阻卜人慢慢形成了鬆散的聯盟,這個聯盟一直存在,卻是到後來也沒有了意義,因為從來沒有打勝過契丹。而是每次都被打得俯首稱臣。聯盟也就名存實亡了,還是如散沙一般。

散沙一般的阻卜諸部,又名義上受遼人管轄,但是又並不聽遼人指揮。遼人似乎也對這些被打服的阻卜人並不在意,隻要明麵上臣服,也就並沒有進行多麼有力度的統治。其實也是契丹人的敗筆所在。

如果契丹人與滿人一樣對草原進行了強有力的統治,女真想滅契丹,便是難如登天一般。也是後期的契丹皇族,實在沒有居安思危的態度,也看不起其他人,看不起女真人、阻卜人,也看不起宋人。隻覺得自己天下第一,天下無敵。生活安樂,一切足夠。

契丹人學習漢人文化,什麼都學得不錯,連腐敗也學得極為到位,遼人官場之腐敗,比末年的北宋,有過之而無不及。貴族早已糜爛,所以才會如此不堪一擊。

當大軍越過最北黃河之時,兀剌海城殘存的黨項早已不堪一擊。阻卜人一個也沒有看到。

攻下隻有幾百黨項人的兀剌海城之後,已是年關將近,折可求卻是絲毫不慌。在去往東京的奏折上,隻說在兀剌海城與黨項阻卜聯軍的先鋒部隊交戰並獲勝,占領了城池。阻卜人更在草原聚集大軍,準備開戰。

折可求更是準備主動出擊,趁阻卜人還未準備好的時候擊之,爭取最快時間獲得勝利。

這場戰爭的當事人,阻卜人,卻是絲毫都不知道這件事情。

奏折到得東京,東京諸公更是連草原是個什麼情況都不知道,隻聽得折可求會在最快時間內結束戰爭,大多長舒一口氣,便是趙佶也高興非常,直誇折可求作戰得力。

年關將近,滄州大營裡開始分發過年的糧餉,發錢發糧。整個軍營皆是一片歡呼雀躍。

鄭智自己也在準備過年,闔家團聚的日子,顯得極為的珍貴,扈三娘如今也入住了經略府。

鄭智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給有鳥大漢鄭凱打造了一柄精鐵製作的短刀,隻是短刀並未開鋒。

除夕當日,大早而起,馬上五歲的鄭凱拿著自己的短刀呼來喝去,折磨著院內的花草樹木,兩個丫鬟緊跟在後,把這位小乖官看得緊緊,生怕這位小乖官一個不慎傷到了自己。

待得片刻,鄭智也走到院中,從武器架上取出自己的長槍,練了一趟槍法。

有鳥大漢停住了自己的短刀,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此時牛大也走近了內院,待得鄭智長槍耍完,連忙上前接過長槍放回到武器架子上。

鄭智見得一旁看得起勁的兒子,開口笑道:“凱兒,為父要打拳,你要不要學一下?”

大漢聞言大喜,連忙把自己的短刀放在了地上,奔到鄭智麵前,開口說道:“父親打拳,要學要學。”

八極拳練起來其實並不好看,卻是呼呼作響,鄭智邊打,還邊來指點自己的兒子,擺正姿勢。

牛大也跟著鄭智打拳,牛大學拳,已有幾年,倒是打得極為的標準。

不得一會,金翠蓮出得門來,脆生生說道:“官人,米粥好了,麵餅也熟了,快來吃啊。”

鄭智收了手腳,與牛大示意一下,便往廳內而去。

如今滄州的糧食多來自江南,鄭智早上喝米粥倒是簡單了許多,吸起米粥,也是呼呼作響。

本來還在用小湯匙舀米粥的鄭凱見得自己父親模樣,也把湯匙放在了一旁,學著鄭智直接湊到碗中吸得呼呼作響。

牛大更是不在意,囫圇吞棗間,幾口便把一大碗米粥喝到了腹中。

此時李師師挺著大肚子走了出來,見得鄭凱喝粥的模樣,連忙上前來道:“小乖官,可不得這麼吃粥,叫人笑話了去,快拿湯匙舀著吃,不得發出聲響。”

顯然李師師平時也是這麼教育鄭凱的,也是吃飯的禮節,在這個讀書人的時代,這種禮節自然更加講究。稍微有點地位的人家,必然要如此。

鄭凱聞言,抬起頭看了看鄭智,開口說道:“父親就是這般吃粥的,二娘,我學父親的。”

鄭智聞言,也抬起了頭,對著李師師咧嘴一笑,開口道:“師師教得好,多教他,不需管我。”

顯然鄭智倒是覺得李師師教得有些道理,吃飯不出聲,在鄭智看來也是好習慣,鄭智的長輩也這麼教,隻是鄭智沒有學到多少。

李師師聞言沒好氣道:“官人,你也當多注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