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該站隊了(2 / 2)

最終還是皇太孫北征金國,起芳也被召回。

這既讓許多人鬆口氣,此次大規模北征轉移注意力,隨後稍有一些失利或是不順,再添油加醋一番,作為政治手段,就能給一些壓力,讓朝廷被迫放棄之前的計劃。

當時所有人都是這麼打算的,而且也覺得事情會這麼發展。

畢竟當今天下,若論哪個國家武德最為充沛,那無疑是短短數年之內攻占遼國大半江山,向東打得高麗俯首稱臣,向北讓韃靼各部屈膝投降的金國。

金國鐵浮屠名揚天下,以數千人擊敗數萬人,以數萬人敗遼國幾十萬大軍!

這種戰鬥力,景國全國上下要麼隻在石籍之中見過,要麼就是晚上做夢時想想。

所以皇太孫就算不敗,也沒法討好,這是當時沿海一帶豪門大族和上層官吏普遍看法。

.......

結果大軍出征數月之後,北方傳來消息,皇太孫大軍攻破山海關,大敗金軍,包圍寧遠!

消息一經證實,百姓歡欣鼓舞,朝野上下一片稱頌,隻有沿海一帶的上層官員和豪門大族都慌了。

這......這也太扯幾把蛋!

他們想的是此次出兵會削弱皇太孫威望,沒想到適得其反!

如此大功,等皇太孫如果班師回朝,無論民間還是朝堂,威望定會將更上一層樓,得百姓和百官擁戴,到時再對他們動手,如何抵擋?

自那日得到消息之後,沿海諸州,高門大戶之間的走動比任何時候都多,各家匆匆走動關係以應對接下來的變局。

應付方式不過兩種,說白了就是站隊。

一些人認為無法與皇太孫抗衡,一方麵動用關係儘可能進京向王府示好,另一方麵則便宜變賣一些自家田地,或者分給親戚朋友,乃至家中忠心的長工,如果以後按田畝數量收稅,再捏著太多土地是不現實的,光是上稅都能把自己玩死。

另一派則決定死硬到底,一方麵聯合有關係的官員上書朝廷,聯絡京城同樣對皇太孫不滿的官員,想以各種理由召回大軍,不讓皇太孫繼續立功。另一方麵積極試探聯合同樣想法的大族,私下悄悄打造兵器,以備不時之需。

雙方行動緊鑼密鼓,如今沿海各州上層局勢都很微妙,要變天了,該站隊了。

吳惠生也翻來覆去想了很久還在躊躇,妻子的娘家幾次寫信過來讓他上書朝廷,收回大軍,便是要站在皇太孫的對立麵。甚至嶽父曾好幾次登門拜訪也傳達此意,都被他敷衍過去。

妻子還為此事和他超過幾次。

吳惠生總覺得不妥,這個關頭太重要了,一下站錯,可能他一生仕途就完了。

身在官場,他比土地主的嶽父更懂皇太孫的履曆,此人鎮壓叛軍開始出名,隨後又是伐滅北漢餘孽,又是大敗遼國,生擒遼國國主。

重重作為都透露一種不可為而為之的傳奇色彩,如果大軍不隻是破了山海關呢?

如果再打下寧遠,或是北麵的錦州,立下不世之功,那皇太孫回朝就真的如日中天了,到時與之抗衡豈不是螳臂當車?

如果自己此時寫了奏折,到時被查出來,他這輩子仕途可能就毀了!再無翻身餘地。

反之則會更好些,如果皇太孫回朝最終鬥不過沿海諸州大族,政令被一拖再拖之後不了了之,他會被當地豪族排擠,打壓,可能通州知州是做不下去了,也沒法再接著撈取錢財。

可這並不影響仕途啊!大不了離了通州重新做起,他依舊可以做官,無非多奮鬥幾年,甚至可能得到皇太孫的賞識,在沿海做官做不下去,可以去京城,去北方,地方多得是。

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吳惠生覺得這次站隊,他必須堅決站在皇太孫一方,任憑嶽父怎麼說也不能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