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永遠讓敵人膽寒(1 / 2)

<b></b></div> 卡羅少將和一些軍官站在他身後感慨地:“中國人太可怕了,如果他們的大部隊趕到這裡,那我們美軍就將全軍覆沒。快,讓士兵們把陣亡將士的遺體抬到一邊安放,做好在沙灘上架設浮橋的準備,直升飛機就要到了。”

“是!快過來。”軍官們叫喊著領著士兵們去沙灘上搬運屍體,卡羅少將趕緊走到吉普車前抓起車內的電台話筒喊道:“空軍,我是卡羅少將,直升飛機什麼時候到?”

“將軍,我軍直升飛機已在十五分鐘前起飛,馬上就將到達水門江大橋的上空。”

“好,謝謝!同時請派出偵察機立即往西北方向搜索,發現中國軍隊向我們追來時請空軍提供火力支援,掩護我軍後撤。”

“明白,祝你們好運。”

卡羅少將放下話筒走到邁頓上尉跟前,瞧著他呆愣的神情關切地:“邁頓,你在想什麼?”

邁頓上尉瞧著在沙灘上抬運屍體的士兵們說:“將軍,從雙方陣亡將士的數量上來看,這場戰鬥非常的慘烈,中國鋼鐵師的一個營在明知兵力上處於弱勢的情況下,竟然敢主動發起進攻,他們的目的就是不顧一切地要炸毀大橋。”

“還我美軍的英勇阻擊都無法阻止他們前進的腳步,並且讓他們取得了以少勝多和炸毀大橋的勝利,而且做為勝利的一方卻又拋棄前嫌搶救失敗一方的傷員,證明這群中國軍人不是狂熱的戰爭信仰者,他們有著一種讓我們無法理解的個性,如果有機會能與這些中國軍人麵對麵地進行交談,我相信我一定能象我父親一樣同他們成為朋友。”

卡羅少將訓斥道:“邁頓,這是戰場,隻有你死我活的戰鬥,沒有任何的妄想。你父親的教導已經讓你走火入魔,再這樣下去你會很危險。”

這時,天空中響起直升飛機的轟鳴聲,四架美軍直升飛機吊著四塊寬大的浮橋板出現在天空中,美軍士兵們歡喜地叫喊著揮手,四架直升飛機依次在沙灘上投下浮橋板後前三架繼續向西北方向飛去,第四架又盤旋著在水門江兩岸投下了兩條繩索,然後才在沙灘上垂直降落,一些士兵跳下來將架橋的工具和配件搬下來。

士兵們趕緊跑上去抬起浮橋板放在江裡,兩岸的美軍將兩條繩索拉直後開始架設浮橋。

一名軍官從飛機上跳下來跑到卡羅少將跟前敬禮說:“將軍,我海軍登陸艇和巡洋艦已到達興南港,空軍將全麵掩護你們撤退。”

卡羅少將回禮道:“謝謝,我們渡過水門江後將迅速向興南港撤退。”

猛地,吉普車上的電台傳來呼叫聲:“將軍,西北方向山嶺中發現大批中國軍隊,他們正快速向水門江奔來,離你們隻有十公裡了。”

卡羅少將跑過去抓起話筒說:“全力阻止中國軍隊。”

“明白,我們即刻發起進攻。”電台裡傳來猛烈的機槍聲……

卡羅少將叫喊道:“邁頓,快把傷員抬上飛機運走。”

“是!”邁頓上尉和軍官趕緊同一些士兵把十幾名傷員抬上直升飛機,軍官登上機艙關上了艙門,飛機發動後騰空而起,快速消失在東南的天空中……

山嶺間的山坡上,獨立師遭到了美軍三架武裝直升飛機的猛烈掃射,鄒家全牽著李俊傑邊跑邊喊道:“快,進樹林。”他率領戰士們冒得槍林彈雨氣喘籲籲地繼續向山上的樹林裡飛奔,軍旗手緊緊地抱著軍旗跟隨著鄒家全衝進了樹林。

在這寒冷的天氣裡大家的臉上都流淌著汗水,一些戰士和幾名朝鮮人民軍的戰士在敵機的掃射中倒下,孝勇和醫生們不顧危險跑上去背起傷員跑進樹林後趕緊包紮。

鄒家全牽著李俊傑氣喘喘地登上山頂,他盯著天上的三架敵機怒吼道:“一團長,把三架狗娘養的飛機給我打下來。”

“是!”一團長和幾名戰士抱著機槍衝著敵機就開了火,但由於敵人的直升飛機是在空中遠距離進行掃射,加之茂密的樹林影響了射擊,敵機發現對自己不利後迅速升高在遠處盤旋。

王小虎和高天成、伍陽秋、阿武、阿猛、及戰士們全部進入茂密的樹林裡後,他氣呼呼地跑上山頂說道:“家全,敵機是想阻止我們向水門江靠近,逃竄的敵人肯定已經到達,不知道警衛營炸毀了大橋沒有?”

“走!”鄒家全拉著李俊傑就往山下跑,王小虎他們也繼續向山下奔去,山窩中誌德和陸繼財他們叫喊著“師長、政委!”迎上來敬禮。

鄒家全瞅著衣裳破爛的勇士們激動地:“誌德,大橋炸掉了沒有?”

誌德堅定地:“炸掉了。”

鄒家全高興地:“好!永吉他們呢?”

誌德咬牙悲痛地:“昨晚敵人的一個團搶先占領了大橋,我們對敵人采取了突然襲擊,永吉他們為完成炸毀大橋的任務全部都犧牲了,全營隻剩下我們八十九人。逃竄的敵人已經到達水門江大橋,不過我們發現敵人用飛機運來了四塊好大的板子,大橋周圍的山頭也被敵人全部占領。”

高天成急忙地:“師長,敵人一定是要架設浮橋。”

王小虎問:“誌德,這裡到水門江大橋還有多少裡?”

誌德說:“大約有十裡。”

王小虎焦急地:“十裡,搞不好敵人會跑掉。”

鄒家全轉身望著密林中的戰士們激動地:“同誌們,警衛營三百多名勇士為了炸毀水門江大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一定要為他們報仇。現在敵人正準備架設浮橋繼續逃竄,我們必須立即趕去對敵人發起進攻,不管敵人逃到哪裡,我們都要奮勇追擊。”

戰士們齊聲呐喊道:“奮勇追擊,為烈士們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