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北地(1 / 2)

梟臣 更俗 2586 字 9個月前

<b></b></div> 周知眾所部駐在香河,與陳芝虎所部的台湖大營相距不到三十裡,他吃過中飯後,他騎馬到西集屯的前哨走了一圈,才帶著扈騎往薊州而去。路上遇到從寧河大營趕往薊州議事的穆親王葉濟羅榮一行人,便與葉濟羅榮一行人彙合後往薊州而行。

周知眾原是兩浙提督府的武官,崇觀九年隨副將趙金龍北上勤王而降,編入新附軍。趙金龍在大同戰死後,他就積戰功,坐上新附軍都統官的位子,成為新附軍八將之一,麾下有萬餘兵馬,如今在東胡也是權高位重,甚得重視。但就周知眾本人而言,如覆薄冰,在葉濟羅榮等東胡重臣麵前,更是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葉濟羅榮對周知眾倒也滿意,一路上邀他與自己前肩而騎。

當初對新附漢軍的使用,王帳內部的爭議很大。最後還是汗王力排眾議,給予新附漢軍相對獨立的地位,而不是作為扈兵或副兵編入舊軍,對降附將領也給予重用與信任。

短短三四年間,新附漢軍就從無到有,發展到戰前,兵馬有到六七萬眾。南征後,更有薊鎮、大同等地近十萬降軍可以補充,戰力已經超過燕西諸部一大截,成為東胡除舊軍外最為依重的戰力。仿照舊軍,編製新附漢軍六部,六位都統官分賜權、製將軍銜。

如今漢軍八位都統,在冀東就有四位。除了周知眾占了香河,警惕西邊陳芝虎所部的台湖大營外,一部在薊州,還有兩部新附漢軍隨葉濟羅榮屯駐寧河大營。

寧河位於津海之北,為防備津海軍以及隨時可能從津海登岸的南朝勤王軍,東胡在津海的北麵,在寧河大營屯駐了一萬精騎及兩萬五千餘新附漢軍。

五月冀東,田野荒蕪、青草蔓蔓,越靠近薊州,野牧的牛馬群越密,昔時的冀東良田,今日已成東胡族放牧的草場。

經過一個冬天的征伐,人疲馬瘦。

在攻克薊州之後,除了繼續清除冀東、燕南、冀西地區的外圍據點外,東胡汗王葉濟爾並不急於強攻燕京、津海,甚至沒有急於將大軍推到燕京、津海城下進行合圍,反而以薊州為中心開始為期近一個月的休整。

以薊州城為中心的數百裡方圓區域,田野、山丘、湖蕩、河灣,林場,從四月上旬起就陸續便成為東胡人的駐牧草場。

經過一個月的休整,在冀東地區的近五萬騎兵又重新恢複戰力,仿佛生鏽的刀劍經過磨礪,恢複了原先的鋒利。

騎在馬背上,望著充盈田野的牛羊馬群,周知眾心裡暗想:這回召集軍議,該是要決定攻打燕京與津海了吧?

到底是想打燕京還是先打津海呢?也許為了打燕京、津海,還要從西線再抽部分兵馬過來。

周知眾心裡胡思亂想著,很快就到薊州城下,遠遠的看見旗幟如林的迎接儀仗,有數騎持金箭打馬過來,到騎隊前跪稟道:“汗王特出城來迎接墨爾多穆親王及周將軍等有功將士……”

“汗王有心了,自家兄弟還講這樣的虛禮……”葉濟羅榮哈哈大笑,雖然說得隨意,但是葉濟爾威勢漸重,他也不敢怠慢,下馬來,牽馬而行,往葉濟爾出城來迎接的儀仗騎隊走去。

周知眾等新附軍將領誠惶誠恐心懷感激,隨葉濟羅榮走過去,行了君臣之禮,再一道騎上馬往城裡行去。

“這回有沒有將老三召回來議事?”葉濟羅榮與葉濟爾並肩策馬而行,左右各有隨扈幫他們牽著馬,好讓他們能分心專注談話,周知眾等將與隨葉濟爾出城相迎的葉濟白山跟在後麵,也能聽見前麵的談話。

“多鏑要在南麵防備梁家及長淮軍,不盯緊點不行,暫時還走不開。”葉濟爾說道。

“將莫紀末等部南調、填入燕南,冀西及宣府的戰事交給顏之讚等部,”葉濟羅榮說道,“老三就可以過來跟我們合兵打燕京了……”

“……”葉濟爾搖了搖頭,說道,“這次將你們喊回來,就是要討論這樁事。津海、燕京,你覺得應該先打哪個?”

“津海那邊,我親自去看過,不比陽信好打。”葉濟羅榮壓低了些聲音,陽信一戰是近幾年來叫人記憶猶新的慘敗,葉濟多鏑還為此瘸了一條腿。

“津海的城防,我研究過,”葉濟爾說道,“雖說津海的外圍城壕相對簡陋,但分布渦水河兩岸的七座城寨都是包磚堅城,與外圍城壕融為一體,駐入精銳,就能彼此依為犄角,很難打……我懷疑林縛當初以津海為終點打造津海糧道時,就考慮過今日的情形。他之所以沒有直接在津海建築一座雄城,也應該是限於南朝的體製,於是將津海的防禦重心都分散到七座城寨上,每兩座城寨之間相距不過兩裡,恰在床弩、投石弩的打擊範圍之內,使我們不能集中兵力分而打之——就這樣的城防體係,津海守軍雖說才兩萬,但給你四五萬人,能打下來的可能性很低。”

“這廝很可能就是我們最主要的障礙……”葉濟羅榮說道。

“不是很可能,根本就是如此,”葉濟爾說道,“三月時,你們都以為他會率淮東軍渡海來援津海,臨到頭都給他晃了一槍,奢家因此陷入被動——僅此一謀,就讓他超越李卓一籌。我們即便能順利打下南朝的半壁江山,淮東仍然是攔路虎,不得不小心應對……”

“如此看來,津海更是非打不可!”葉濟羅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