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火箭筒(2 / 2)

第三帝國 華東之雄 1606 字 9個月前

技術的腳步,是不能被這樣阻擋的,在曆史上,就有這樣的事例。

當年,在馬克沁重機槍發明之後,那可怕的火力成為了所有步兵的噩夢,但是它不便於攜帶,之後,技術專家們開始了輕機槍的研製。

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諾研製出一種性能非常出色的輕機槍,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但是沒想到,意大利當局決定對其嚴加保密,為了不走漏風聲,竟下令不準生產佩利諾機槍,卻從國外訂購大批性能劣於佩利諾機槍的重機槍裝備意大利軍隊。

結果在1916年,意大利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吃到了缺少輕機槍的苦頭之後,才匆忙將佩利諾機槍投入生產裝備軍隊。

而在同時,丹麥炮兵上尉烏-歐-赫-麥德森,製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槍子彈的機槍,定名為麥德林輕機槍。該機槍裝有兩腳架,可抵肩射擊,全重不到10千克。由於機槍性能十分可靠,口徑和結構多變可適應不同用戶要求,因此是當時軍火市場上的熱門貨。

為了保密,讓這種先進的武器不投入生產,絕對是傻瓜行為,沒想到,自己也犯了這樣的錯誤。

即使自己不提出來,那火箭筒就不會麵世了嗎?當然不!

畢竟在曆史上,1942年美國就裝備的由喬治?華盛頓大學研發的60毫米M1式火箭型火箭筒,美軍士兵因其很像一種叫“巴祖卡”的喇叭狀樂器,即稱它為“巴祖卡”。

而到了1943年,德國也裝備了“鐵拳”無坐力炮型火箭筒。它發射150毫米超口徑破甲彈,靠發射裝藥在兩端開啟的鋼質發射筒內燃燒形成的火藥燃氣壓力,推動彈體運動,並利用火藥燃氣從筒後噴出產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後坐。

而現在,已經是41年了,德國軍隊因為缺少單兵反坦克武器,而導致前線的步兵不得不在某些時候麵對敵人的坦克,隻能用反坦克手雷來解決,這簡直就是一個自己無法饒恕的疏忽!

於是,希瑞克終於不再猶豫了,就在這螺杆車裡,希瑞克向施佩爾說道:“命令我們的研製部門,將我們的火箭彈和破甲彈技術結合起來,組成一種火箭推進的破甲彈。嗯,回去的時候,我會畫一張草圖,照著草圖進行研製。”

要說這火箭筒,那可是後世常見的武器了,連小作坊都敢生產,而現在的德國,火箭彈的技術已經成熟了,采用聚能戰鬥部的破甲彈也成熟了,兩者結合起來就行了。

不出半個月,這種武器就能出現在戰場上。

隻是,如果僅僅有這些武器,那當然還是不夠的,希瑞克想了想,繼續說道:“同時,我們還可以繼續研發一款采用線控的製導武器,就叫反坦克導彈好了。”

德國已經有了製導技術,現在就應用在炸彈上,移植到反坦克導彈上來,也不會有太多的問題,畢竟,這隻是第一代的導彈技術,而這種武器一旦出現,那就會大大提高單兵的反坦克能力,而且,這種技術還有一個優勢,敵人是無法仿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