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油輪改航母(2 / 2)

第三帝國 華東之雄 1815 字 9個月前

這些油輪,都是德國的,在從中東運輸原油,到達島國之後,就被島國海軍接收了過來,進行改造。

其實,將商船改造為航母,這個想法並不是魯德爾發明的。很多人都能想到。

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以後,各國的主力戰艦和航母的數量、噸位都受到嚴格限製。當時正在擴軍備戰的島國就想出了辦法:建設大量的大型高速客船和貨船,作為“航母預備艦”。

和平時期民用,一旦開戰或是條約失效,馬上改造成航母。另一方麵,大量船舶的訂單也可以維持在經濟危機中不景氣的島國造船業,正所謂一舉兩得。

比如,由於島國在30年代中期獲得了1940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其立即給船廠下單訂單,製造兩艘2-3萬噸級的大型高速豪華遊輪,擔任奧運會前後從島國到北美洲的遠洋客運任務。

這兩艘遊輪,官方就承擔百分之六十的建造費用。之後,兩艘客輪還沒有完工就被下令直接改造為航母,命名為飛鷹號和隼鷹號航母。

隻可惜,這種改造並不便宜,特彆是拆除客輪原來的設備並改為軍用,造成了不少浪費。

而德國人卻早就做好準備了,相比島國人,德國更加聰明。

其實島國也有油輪,但是島國的油輪並不好改造,大部分都是一萬噸左右,排水量不高,同時他們的甲板並不平坦,而且前後都有船橋,如果改造的話,工程量是相當高的。

而德國的油輪,就要方便多了,他們的排水量,幾乎都在三萬噸左右,和後世的那些油輪相同,寬闊肥碩的肚子,甲板上卻是空空蕩蕩,前麵什麼都沒有,隻有最後的靠近輪機的位置,是一個小巧的船橋。

由於采用的是高速柴油機,煙囪也很小,同時,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船橋很容易被從中間劈開,變成側置的船橋,這樣,就有足夠多的空間容納飛行甲板了。

在從德國引進了這些油輪之後,島國進行簡單的改造,加裝飛行甲板,切掉半個船橋,航母就出來了。

如果說缺點,就是這些船的速度太慢,最大航速都不到十節,這也是柴油機的通病,馬力不能太大。而且,德國人的要價,真的不便宜啊!如果不是趕時間,島國真想要在自己的造船廠開工建造這種東西。

沒有下層機庫,所有的飛機都得放在甲板上,否則,至少能操作五十架的艦載機!同時,油船的下麵還可以裝油,給艦隊補給用。

戰時當航母,平時當油船,這種創意,比用遊輪什麼的改造,方便多了!

由於臨時增加了這些方案,使他們可以操作的艦載機更多了,這樣,斯圖卡轟炸機,反而就不足了。

魯德爾點頭:“是的,必須要儘快湊足艦載機,我會向國內反映,優先給我們的朋友生產的。”

魯德爾在心中暗笑,希瑞克元首,很多時候像個商人啊!

其實國內的斯圖卡,產能根本就不是問題,現在,島國人要加急增加訂購,德國方麵故意拖延,就可以借口加班啥的,再漲漲價了。

“少將,顧問,山雞五十六召兩位參加會議。”就在這時,一名副手過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