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洛克菲勒公司(加更)(1 / 2)

第三帝國 華東之雄 1707 字 9個月前

<b></b></div> 而且,他們還有隔岸觀火的意味。

比如,一戰後,德國戰敗,當時是打算把德國削弱到徹底沒有戰爭能力的,但是,凡爾賽條約上,美國人沒有簽字,在他們眼裡,這個條約,會讓德國人記仇的。

而美國的資本家,一直都在幫助德國,在他們眼裡,英法的強大,是不符合他們的利益的,最好讓歐洲大陸戰火不斷,美國才能夠崛起,能夠強大。

所以,美國支持德國,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都是帶有這種色彩的。

而希瑞克,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這種心理。

現在,德國打波蘭,理直氣壯,因為波蘭人謀殺了德國的元首,如果德國不乾仗,那德國就太軟弱了,一直以來,德國都是不吝嗇使用武力的。

這是德國和波蘭的事,和其他國家無關,而英法,卻要向德國宣戰,這簡直就是對德國的羞辱,德國除了應戰,沒有彆的選擇。

在美國,有很多的德裔,也有很多同情德國的美國人,在刻意的渲染下,這次的戰爭,德國是被迫的,德國是受害者,這比曆史上的戰爭借口,還要充足得多。

希特勒都死了,德國發動戰爭,還有什麼不正義嗎?

波蘭人,那是自取滅亡,而英法,是強盜邏輯,不分青紅皂白地給波蘭撐腰。

而繼續看曆史上,美國根本就不願意和德國動武,最多就是給英國輸血而已,一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人才放棄了隔岸觀火的看法。

當時,美國人的敵人,是日本人。

歐洲戰場,還是不關美國的事的。

但是呢,希特勒這個狂妄的家夥,又相當的守信用,既然和日本結成了同盟,那就要按照同盟的協議,向美國宣戰。

結果,德國和美國,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國家,就進入戰爭狀態了。

現在,也和曆史上不同,對希瑞克來說,和日本保持一定關係,是必要的,但是和日本結盟,甚至為了日本而向美國宣戰,那是絕對得不償失的。

所以,現在德國和日本,並不是盟友,德國也沒必要將日本捆綁在戰車上,在二戰中,日本幫了德國什麼?

最多,就是在太平洋戰場上,牽製了美國,但是,如果美國不參與歐洲的戰爭,那還乾德國什麼事?

也許,最後美國還是要加入戰爭,而現在,希瑞克就是要阻撓美國加入戰爭的時間,儘量地向後拖。

斯福在他第一任任期裡,與綏靖主義者的主張並沒有什麼本質分歧。在他的施政綱領中國內經濟是第一位的,對外交隻簡單提一個“睦鄰關係”,保住拉美後院不起火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