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九章 示之以誠(1 / 2)

<b></b></div> “主公,這兵製改革,又當如何個改法?”郭嘉已經不想再說改革會有什麼問題的話了,袁常說的改革似乎都極其有道理,都是對百姓有利的改革,既然如此,那他自然沒有必要反對。既然不反對,那隻要知道如何改革便是。

“徵兵製和募兵製各有利弊,然則,時間長久之後,往往是弊大於利。故此,我日思夜想,縱觀自古以來兵製,終於想出一策,名為:義務兵製。”

“義務兵製?”

袁常點了點頭,一本正經的解釋道:“沒錯,便是義務兵製。徵兵製招募的士兵沒有糧餉,武器還要自帶,如此一來,便會使得士兵的軍心渙散,戰鬥力也極其低下;募兵製雖然招募的是精銳,然而卻極其容易出現軍閥割據一方的情形。故此,實施義務兵製,方是上策。所謂義務兵製,義務者,便是男兒當保家衛國為其義務,在男子成年之後,當入伍參軍,以三年為限,三年過後便可從軍中退出;此外,若有精銳或者願意留在軍中的士兵,也可以繼續留下。”

封建社會的任何一個兵製,其實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權利,嚴格說起來,就是安排給他們的任務,在君權至上的年代,不完成這個任務,那便是犯罪;此外,還有一些人則是將參軍入伍當成是升官發財的一種途徑,對於國家的理念,沒幾個人有這樣的想法。故而義務兵製則是在思想上轉變他們的想法,一個男兒當有保家衛國的義務,如此,方能稱得上是大丈夫。

郭嘉點了點頭,對於袁常的說法倒是理解。就如他們這些士人一般,有了士子的身份,誰會願意去當個大頭兵?大頭兵雖然是升官發財的一種途徑,然而對於士人而言,哪裡會比他們走文官道路更有前途。如今袁常將參軍入伍說成是一種男兒應儘的義務,就如男子要工作來養家糊口一樣,那意義自然也就不同,更能加深男子對國家的感情。

“主公,此義務兵製雖精妙。然則,倘若三年過後,老兵退伍,新兵入伍,豈不是會讓許多經曆過戰爭的老兵也流失?”

“奉孝這一點說的也沒錯,但是,奉孝你卻是忘了,倘若這些人無心軍旅,將他們強留在軍中又有何意義?此外,我先前也說了,可以將一些精銳,以及一些願意留在軍中的士兵留下。而許多士兵之所以想要離開軍伍,其實根本原因還在於他們長年在外征戰,無法與家人相聚,故此才不願意多呆,倘若轉變一番,不就可以讓這些老兵留在軍中了。”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乾雲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裡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這是唐代杜甫寫的一首詩,講述的便是男子參軍入伍時,家人相送的那種悲痛畫麵。在古代,戰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往往一個男子參軍入伍,或許到了白頭才能回到家鄉,至於那些戰死沙場的就更不用提,可謂是數不勝數。當然,或許也有人運氣好,能夠升官發財,謀取一官半職,如此便能衣錦還鄉。然而,相對於參軍入伍的士兵而言,有這樣實力和運氣的士兵,又能有幾個?因此,在古時候參軍,其實真的是一件很讓人悲痛的事。

“想讓老兵心甘情願的留在軍中,自然是要改變士兵的待遇…”

接著,袁常自然將前世時的兵種製度給說了出來。首先,自然是改變將領名稱,將現如今的將領職位,一律改變為後世的排長,連長,營帳,軍長,司令等;此外,軍銜也一律改變為士、尉、校、將等;還有,將整個幽州設立為幽州軍區,在幽州的幾個郡中再設立分軍區;最後一點,那便是改變士兵的待遇,在軍區中設立家屬院,隻要軍銜達到尉級彆的或者職位達到營長,便可將家屬搬遷到家屬院,如此,便不會出現士兵與家人分離日久,士兵產生思念之情,從而不願留在軍中。

“主公此法甚妙!”

聽了袁常的解說,郭嘉眼睛一亮,忍不住驚呼道。而趙雲、典韋等武將,更是連連點頭,對於他們這些武將,更能體會這種心情。有時候,為了完成命令,他們卻是不得不壓下那份思念,這樣日積月累,對於他們而言,自然是極其不利的。

於是,在袁常的提議下,袁常的幾個心腹自然沒有任何的意見。

接著,在接下來的幾天,袁常和幾個心腹日夜謀劃分析。雖然袁常已經提出幾個改革製度,但是,製度並非是說說就行了,要如何推行,如何執行,都要仔細謀劃分析才能做到。就如袁常提出的要將土地收為國有,以租賃的方式租給百姓耕種。要知道這些田地並非都是一樣,有分為上等田、下等田和荒田三種,沒種田地的產出自然會有差彆,當然要仔細討論研究出合理的方案。否則,三種田地的賦稅收取一樣,又如何讓人心服?袁常前世的時候,田地都經過上千年的開墾,再加上科技條件,自然沒有上下,優劣之分,可是現如今的科技條件,自然是要區彆分開,這也是袁常之前沒想到的問題。不過不用怕,他有一乾好手下,經過眾人的仔細討論之後,也算是初步擬定了一個方案。

至於說兵製的改革,袁常對這一方麵就比較熟悉,故此,多是袁常述說,眾人傾聽,再提出一些符合當時代的意見,從而完善了袁常的兵製。

首先關於軍銜的改革,袁常自然是照搬照抄前世的製度。

士兵入伍,為列兵,入伍一年的士兵則自動升為上等兵;在沒有任何功勞的情況下,三年期滿則升為下士,至於在此期間有功勞,自然是另外算;士官分為下士,中士,上士,四級軍士長,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和一級軍士長,共為三等七級;尉官分為少尉,中尉和上尉;校官分為少校,中校,上校和大校;將官分為少將,中將和上將。至於元帥不設,隻有到了戰時才會臨時設置,並沒有實際的權利,隻是一個榮譽職位。

士兵的職位,也統一照抄袁常前世時候的製度。

班長,副排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副軍長,軍中,副司令,司令等等。此外,團級以上的部隊,則設有政委一職,政委的存在,自然是給大家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這裡也就不表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