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一章 劉備心思(1 / 2)

<b></b></div> 曹操大軍拿下沛縣之後,也顧不上休整,次日便開拔前往下邳。沛縣距離下邳不過三百餘裡,曹操大軍幾日功夫便行到下邳城,安營設寨,秣兵厲馬,擺出一副攻城的架勢。

卻說曹操當初分兵進攻下邳,曹仁和夏侯惇率領的另一路五萬兵馬,卻是早就已經攻到下邳,在下邳北門外十裡處安營下寨。隻不過曹操一路兵馬尚未到達,故此,曹仁和夏侯淵便也沒有下達攻城的命令。一邊下令軍中工匠打造攻城器械,一邊讓斥候打探消息,而在曹操兵馬到達下邳西門時,也第一時間得到消息。

距離曹仁和夏侯淵大軍偏西北的方向,北海太守孔融的一萬兵馬也是依山下寨。不過,因為懼怕曹仁和夏侯淵的兵鋒,孔融也沒有多餘的動作,隻等另一路援軍劉備的到來。

當初劉備從平原帶著自己好不容易組建的家底,三千兵馬支援陶謙。原本,劉備還想著從公孫瓚那裡借些兵馬,曆史上劉備也確實借到了,並且還借到了趙雲這個猛將,最終還讓劉備挖了牆角。隻不過,如今袁常的到來,讓曆史的軌跡有所改變,趙雲已經跑到袁常麾下暫且不說,公孫瓚如今也陷入袁紹和袁常的夾攻,自然也沒有多餘的兵馬借給劉備。隻是象征性的給了劉備一些糧草,戰馬和武器,盔甲就把劉備打發走了。借不到兵的劉備自然更加小心,免得把自己好不容易募集到的三千家底給耗光了。

其實,早在曹操拿下沛縣之前,劉備的三千兵馬也到達了下邳城外,與孔融分營而立,互成犄角之勢。

原本,劉備是打著刷聲望的目的跑到徐州戰場。至於說陶謙和徐州,能幫就幫,幫不上忙就拉到,露個臉賺點聲望就是了。當然,這是劉備最初的目的,直到某件事發生了之後,劉備也改變了初衷。

話說這日劉備正在營帳中讀春秋,曉兵法,猛然間看到自己胖了一圈的小肚子,心中忍不住感歎道:“想我劉備已到了而立之年,空有大誌,卻是一事無成,唉!”

而就在劉備感歎後,先前留在冀州的探子也把劉備關注的幽州戰事的情報傳來了。

“什麼?”

聽說袁常聯合劉和的兵馬把烏丸和東部鮮卑等異族擊退,並且隱隱能夠跟袁紹分庭而立的架勢,劉備頓時忍不住驚呼起來。作為一名腹黑的梟雄,劉備有隱忍之心,同樣也很關注天下各方勢力。當初虎牢關聯軍攻打董卓,劉備也是抱著刷聲望的念頭去露個臉,因此,自然也是見過袁常。當初的袁常不過是站在袁術背後,猶如小人一般蹦躂,還差點被袁紹給砍了。不成想,如今他劉備忝為一個平原相,麾下兵馬不過三千,大將不過關羽和張飛,至於能出謀劃策的,也不過是一個二流水準的簡雍。再看看人家袁常,擔任渤海郡太守,麾下兵馬數萬,武將、謀士更是兩隻手都數不過來,連曾經的聯軍盟主袁紹都管不住袁常,這差距,想想劉備就覺得心酸不已。

“想我劉備堂堂中山靖王之後,豈能比不過一個阿諛奉迎之徒。不行,如今天下大亂已起,我當先謀得一個安生立命之所。如今陶謙老邁昏庸,且徐州富裕,倘若我等拿下徐州,便是我日後天下爭霸的根基。沒錯,趁著這次曹操進攻徐州的良機,我必要拿下徐州!”

很快,劉備便下定了決心。於是乎,做出某個決定的劉備,立即領著關羽和張飛二人以及十幾名親兵,便往孔融營中而來。

“玄德,今日何有空來我軍中?你當謹守營中,以防曹操兵馬偷襲。”孔融見到劉備來串門,直接提醒到。

劉備心中不屑的瞥了陪嘴,這種事還要你孔融來提醒。若非孔融是孔子後人,又如何當得上一郡太守,麾下還能有如此多的兵馬?劉備不屑歸不屑,其實內心之中還是有著強烈的嫉妒之意。同樣是名門之後,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孔融是孔子的後人。權利差了一截,名聲也差了一截。

當初虎牢關聯軍麵前露臉,知道劉備的不過寥寥數人,把劉備記在心裡的更是一隻手都數的過來;反觀孔融,除了會吟詩做賦之外,治理一方之地更是毛的能力都沒有,偏偏這樣一個酸腐儒士反而是名揚四海,想想,劉備就覺得很不平衡。

“文舉勿憂,來此之前備已令斥候查探,曹操兵馬但有舉動,備立馬便能知曉。”心中嫉妒歸嫉妒,劉備還是擺出一副虛偽的笑容安撫了孔融,隨後說道:“文舉,如今你我兵馬駐紮城外牽製曹仁兵馬,如此下去也並非良策。軍中糧草平白損耗暫且不提,軍中將士的士氣也會被消耗。況且,待曹操拿下沛縣與曹仁兵馬圍攻下邳,你我更是難以為繼。既如此,不若趁著曹操兵馬未至,你我且出兵攻打曹仁,解除這一路兵馬,待曹操兵馬到來,卻也無需如此憂慮。”

“唉,玄德所言甚是,吾又豈能不知。”

孔融長歎一聲,頗顯無奈。然而孔融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領兵作戰他是沒這個本事,而且,孔融也沒這個勇氣去跟曹仁的士兵拚殺。想想當初北海被管亥這群山賊給圍了,還要劉備來解救,就憑他這些士兵,還指望跟凶猛的曹仁士兵交戰?若是跟曹仁比作詩作賦,孔融有自信分分鐘秒殺曹仁。

孔融雖是孔子後人,出身名門,本質上其實還真的是個酸腐儒士,劉備的惡意猜測也沒有錯。

縱觀曆史,孔子後人貌似就沒一個有特彆出眾能力的。除了抱著自己是孔子後人的招牌之外,說幾句聖人之言,他們似乎也一無是處了。孔子的後人抱著孔子的思想,而且還是被歪曲、斷章取義的思想,不思進取,不思創新,最終的成就自然不會超越孔子,甚至還因為孔子的思想,而使得孔子後人性格扭曲,迂腐不堪。看看曆朝曆代孔子後人的言行,便可見一斑了。

不說遠的,就說孔融這個人。

孔融最早出名是在四歲的時候,孔融讓梨,那自然是家喻戶曉。至於那些黑化孔融的言論,說什麼孔融把大的梨子讓出去,吃小的梨子,能夠最快吃完,這樣就可以多吃,也不在題中;接著,孔融十歲的時候,去拜見名士李膺,當時孔融用詭辯得到了李膺的接見,其後太中大夫陳韙說孔融小時候聰明長大後不一定聰明,孔融當時就反駁了一句陳韙小時候一定很聰明。然後,名士李膺就說孔融將來必成大器。其實,有一點可以看出,孔融當時才十歲,卻毫無謙卑之心,當眾說陳韙,看起來辯論是孔融贏了,然而,孔融卻是沒有表現出該有的道德禮儀。當然,這一點,似乎因為孔融的小聰明而被大家遺忘了。

那麼,再看看孔融長大後的成就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