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另一段征程(完結)(1 / 2)

真正可怕的是什麼?

是百姓們,不懂事理!

尤其是這個時候的百姓極容易信奉鬼神。

這可不是一個兩個人事,而是幾乎所有百姓都信奉這個東西。

再嚴重一些,成化皇帝,包括而今的弘治皇帝或多或受少信奉過這玩意。

有著如此多的受眾,再加上那隔空點火玄之又玄,故事態傳播的越來越也越來越廣泛。

而傳播的越廣,未來,可能受到蠱惑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問題,有些大條了。

一著不慎,這場危機,甚至會致使朝堂出現不可想象的危機。因為,即便是他自己,也無法預料,在那隔空點火之後,是否會有朝廷大員會信奉此道。

這才是最可怕的。

一旦朝堂有大員信封此道,事態將無可控製。

“夫君,此事甚大,要提前防範啊!”朱秀榮有些擔心道。

“嗯,知道。”

宋青山隨意點頭,卻是直接回去房間休息了。

朱秀榮說的很有道理,提前防範。

如何防範呢?

一紙令下,直接將此事封禁,無論是十日後準備演示隔空點火的道人,還是民間,都不得提及此事。

同時,也告知諸多百姓,隔空點火,不過是子虛烏有,勿要輕信。

如此一來,自是可以將事態影響降至最低。

但,即便是這樣,也隻能表麵的控製事態,無法自根源改變百姓的認知。究其根源是百姓們對科學半點不了解,碰到一些為止的事情,便會輕易的迷信。

說的更直白一些,便是知!

百姓無知,既然此番可以控製下去,日後呢?當再有類似於隔空點火之事出現,又當如何?

“這一次可能要冒險了。”

宋青山暗自喃喃著心下已是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翌日,他早早起來,趕至騰遠豆腐店。

即便是這大早上,購買油炸臭豆腐之人,也早已排出了一條長龍。

對於這種臭臭的東西,凡是吃過之人,竟都說好。

如此一來,便有越來越多好奇之人,趕了過來。

而在長隊的另一側,還有著另外一個隊伍,乃是購買油炸臭豆腐之外的其他客人。

一夜之後,騰遠豆腐店又增加了一些新品,例如豆腐,豆腐腦等等。這些新品,自是吸引了一大批人。

於是,掌櫃宋七便將購買油炸臭豆腐的人和購買其他物品之人,區分開來。

宋青山安安靜靜的排隊,買了一碗紫菜豆腐湯,在店鋪跟前的桌子旁坐下,就著兩個肉包,吃起了早餐。

也是此間,他聽到了許多關於那隔空點火的事宜。

“什麼?那雲陽真人竟要開壇傳道了?”

所謂的雲陽真人竟這般厲害?當以隔空點火?”

“你懂什麼,這是道法,道法之深度,尤其是我等可以想象的?”

“如此說來那雲陽真人豈不是當世神仙?”

“快說,雲陽真人何時開壇傳道,咱好趕過去聽。

許多人議論紛紛。

宋青山埋著頭吃早飯心思卻是被吸引過去。

聽過諸多言語,他暗歎一聲,便離開了豆腐店率直入宮。這邊,他剛剛進了宮,大太監蕭境便急匆匆向外趕去。眼見宋青山,忙是攔住:“宋青山,宋青山,稍等!”

宋青山站定:“蕭公公,怎麼了?”

蕭境喘著粗氣:“鬨大了,鬨大了,陛下召您過去呢。”

養心殿內。

下值之後,弘治皇帝直接是將三位閣老叫了過來,共商要事。因為,此一番的事態已是超出了朝廷的控製。

太恐怖了!

不過是區區一日之間,那雲陽道人,揚名整個京城。

就在這個清晨,便有著大批大批的百姓,在夜禁解除之後,大肆出城,趕往那雲陽觀。

長此以往,偌大京城的秩序,怕是都要崩塌。

“朕已命人查閱,那雲陽道人,並沒有度牒。”弘治皇帝麵色沉沉。

所謂度牒,乃是朝廷發放給出家之人的一種證明,或是一種憑證。

持有度牒,才是朝廷合法認同的道人。

而沒有這東西,便意味著,這道不合法,屬於野路子。

既然這雲陽道人不符合朝廷律法,也未得到朝廷的認可,朝廷,自是可以派出大軍進行剿滅、乃至於嚴行審問。

李東陽想了想道:“陛下,臣以為,或可令道錄司出麵,勒令那雲陽道人停止所有傳道活動,包括那數日後的隔空點火。”

弘治皇帝會意。

道錄司掌管所有的道人度牒,剛好管控諸多道人。

這是比較溫和且妥當的遏製方法。

朝廷,先發出警告,一旦那雲陽道人執迷不悟,朝廷便可有理有據的派出兵馬征繳。

“此法倒是萬全。”

吧。

弘治皇帝點頭道:“不過,朕已命駙馬徹查此事,先看看他那邊有什麼動向。”

不多時,宋青山趕來。

還未見禮弘治皇帝便擺手道:“宋青山,你這邊,可有那雲陽道人的消息?”

宋青山頓了頓。

事實上,他這邊還沒大肆展開調查行動,甚至根本就沒打算徹查。因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教百姓們認識科學的機會。

那雲陽道人展示隔空點火,不出意外他這邊,大抵,都可以將其破解的。試想,當他將那雲陽道人“道法”破解,跟著,再與百信們演示一番,便可將道法蠱惑一麵徹底消除,同時,還能告訴百姓們一定的科學道理。

如此一來,百姓們便會逐漸認識到一些的科學知識,日後,也就不會被這些玄之又玄的事情所迷惑。

斷卻迷信,宣揚科學。

於是他乾脆實話實說:“啟稟陛下,臣來得及徹查。”

弘治皇帝訝異:“朕,昨日命你徹查此事,一日過去竟還沒有半點動靜。”

宋青山略作猶豫:“陛下,臣以為此同小可,茲事體大,尤其是而今百姓皆知,理應自諸多百姓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