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二級文明階段,陳嶽就已經證實了旗艦級戰艦在戰場之中的巨大作用。
可以說,相同技術指標下,相同的環境、相同的戰術操作水平,相同的數量之下,一支有彗星級戰艦存在的艦隊,與一支沒有彗星級戰艦存在的艦隊,其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層麵上。
二級文明時代,彗星級戰艦如此,如今,三級文明時代,矮行星級戰艦同樣如此。
同時,有了這眾多的全新技術,建造真正具備實戰意義,而不是單純臃腫的大,卻沒有絲毫用處,隻能成為活靶子的矮行星級戰艦的時機,已經真正成熟。
奧多提供的信息顯示,南星文明與藍月文明艦隊之中,也存在這種旗艦級的飛船。南星文明有八艘,分別為八大艦隊之旗艦。藍月文明已確認的旗艦有六艘,懷疑第七艘已經建造完成,但並沒有過硬的證據。
他們的旗艦可能叫別的名字,級別劃分也必定與人類文明不同。但陳嶽知道,它們在艦隊之中的作用,與自己的矮行星級戰艦是一樣的。
在陳嶽的規劃之中,這艘尚未建造出來的矮行星級戰艦,將擁有驚人的,前所未有的高達650米的長度,寬度則達到400米左右,厚度,或者說高度,有150米。
它的總噸位將達到驚人的50萬噸左右。這還是在去除了所有維生設備與維生物資,采取了能量護罩技術,大量削減了裝甲質量之後的噸位。
對於這艘前所未有的矮行星級戰艦,在設計過程之中,奧多以南星文明的旗艦級戰艦為藍本,提供了大量的有益參考。墨卓則以一名軍事指揮官的身份,為它提出了大量的性能指標要求。
最終,陳嶽綜合統籌考慮,再添加上自己的需求,完成了它的設計圖紙,確認了它的技術細節。
這一切完成之後,陳嶽沒有絲毫停頓,立刻開始了實際建造。
之前用於建造彗星級戰艦的飛船工廠被陳嶽改裝升級了一番,擴大了規模,承擔起了建造任務。
這一次建造,仍舊采取了以往那種一邊科研攻關,一邊建造的模式。因為這艘旗艦級飛船太大了,所要承擔的責任太重,地位太過重要,相應的對於性能指標的要求也極高。
其中一些性能,陳嶽現在所製造的產品還達不到,也就隻能先造那些可以造的,剩下的不能造的就在科研機構抓緊攻關,爭取不拖慢整體建造進度。
這就像是地球時代修路時候,施工人員們一邊研究地圖,一邊鋪路一樣。這在普通文明之中是根本不敢想象的,但在人類文明之中卻成為了現實,且一點都不違和,一點都不突兀。
耗時足足兩年時間——對於效率極高的人類文明來說,這個在其餘文明看起來快到嚇人的速度,已經可以算是慢到了極點——之後,這第一艘矮行星級戰艦終於造了出來。
此刻,看著已經慢慢離開船塢,駛入了浩瀚星海的龐大戰艦,陳嶽心中也忍不住鬆了口氣。
回想起過去兩年時間,就算具備如此龐大算力的陳嶽,都感到有些心力交瘁。
飛船噸位的擴大並不僅僅是重量增加而已。其中涉及到的問題太多太多,且,並不是所有問題都能一開始就發現。有太多問題是在建造過程之中才湧現出來的,譬如簡簡單單的一個管道散熱問題,在哪怕彗星級戰艦上都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但當飛船擴大到矮行星級之後,因為管道太長,散熱問題便不能忽視。
不去管它的話,在極限條件下,內部很可能出現爆炸,導致整艘戰艦癱瘓。
類似的問題多到不可計數,每當一個問題湧現,陳嶽和科學家們就得廢寢忘食的研究攻關,一直到將它解決掉才能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