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元素在這個湖泊之中以氧化鈾的形式存在,也即俗稱的黃餅。黃餅不溶於水,它被分散成了細小的顆粒,混雜在了湖水以及湖底的淤泥之中。
陳嶽建造了巨大的沉澱池和過濾池,通過一係列手段,終於得到了一堆堆的黃色顆粒物。
這便是黃餅了。
但獲取到黃餅,隻是建造核電站的第一步。
氧化鈾是無法直接裂變的,它首先需要和硝酸進行反應,以製取到四氟化鈾。四氟化鈾再次再次和氟反應,製取出六氟化鈾。
將溫度提升,六氟化鈾便化成了氣體。
到了這一步,那提前建造好的數萬個轉筒便有了作用。
此刻,雖然這裏的氣體都是六氟化鈾氣體,但它們之間也存在一點微小的差別。那差別便是,有的六氟化鈾氣體裏的鈾,是鈾235,有的則是鈾238。
鈾235和鈾238都是鈾元素的同位素,兩者性質比較接近,但對於核工業來說卻天差地別。
鈾235可以用於核裂變,鈾238卻因為結構較為穩固的緣故,核裂變速度極其緩慢,根本不具備利用價值。
所以,想要造核電站,必須要將這兩種鈾區分開。
這些轉筒,便是用於區分鈾235和鈾238的裝置。
因為分子量不同的緣故,這兩種六氟化鈾具備極輕微的質量差。將它們灌注到高速離心機轉筒之中,借助離心機旋轉所帶來的巨大離心力,便可以將較重的鈾238壓到筒壁底部,較輕一點的鈾235則位於上層。
然後再將這一部分氣體分離出來,便成功提升了它的濃度。
這種辦法效率很低很低,且一次分離大約隻能將其濃度提升百分之零點幾,甚至零點零幾的樣子,所以它便需要多次分離。
這數萬個轉筒需要相互串聯。一個離心機裏濃縮出來的富含六氟化鈾235的氣體會被送入下一個離心機再次濃縮,然後繼續送往再下一個,如此接力,經過成千上萬次濃縮,最終才能製造出濃度足夠的六氟化鈾235氣體,再將其還原,便獲取到了可以工業化利用的核燃料。
地球上的鈾濃縮工廠通常有個一兩千個離心機就夠了,但木衛二這裏,陳嶽卻弄了上萬個。
還是因為現在陳嶽的材料科技低了一點,造不出能承受足夠高轉速的離心機轉子,便隻能以數量換質量,用上萬個離心機來達到地球時代幾千個離心機的效果。
但就算如此,陳嶽最終濃縮提煉出來的鈾元素,其含量也不過隻有4%到6%的樣子。
這個濃度,造核彈差了點,但作為核電站的燃料還是可以的。
於是,在陳嶽規劃的工業區的邊緣,一座緊靠著液態水湖泊的核電站拔地而起。
核電站需要大量的水來散熱。這裏的湖泊便正好起到了這個作用。
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鈾元素被送入到了反應堆裏麵。撤離了一部分中子減速棒之後,核裂變的鏈式反應立刻開始進行,巨量的熱開始生成,並通過一係列的裝置被轉化成了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