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內敵與外寇(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911 字 2023-04-19

博羅歡明顯感受到交鋒伊始己方的銳氣便被打掉了。

元軍的體力遠遠勝過久戰疲備的唐軍,而且有馬匹,可以靈活機動。

更好的打法應該是像百家奴那樣拉開距離

但,李瑕還沒跑遠,博羅歡能看到李瑕就在一百五十餘步的距離處。

這個距離,正好在箭矢的射程的末端,能射到但箭矢到李瑕麵前時已然無力,總是被執盾的兵士打掉。

「殺穿他們的陣線!」

隻要再往前衝數十步,博羅歡相信能射死李瑕。

他想得很清楚了,既然渡江過來就是冒險,必須功成才能身退。

反而是現在退,敵軍反擊包圍,未必能回到漢江對岸。

「不許退!殺過去!」

像是一條狗,口水順著尖利的牙齒流下來,正盯著前麵的一塊肉齜牙咧嘴,然後撲上去。

它幾乎要舔到那塊肉了,於是像發了瘋一樣任棍子打下來也要撕咬。

但還差一點、還差一點元軍不再衝鋒,後排拋射著弓箭前排則居高臨下以打頭錘砸向唐軍。

雙方都是精銳,傷亡差不多。

這種肉搏戰就像是在拿性命來比狠、比強,直到一方的心態崩潰。

博羅歡有信心,因為唐軍已經交戰太久了,疲師往往是最容易崩潰的。

日影西移,一輪紅日懸在西麵的九天玄女洞上方,緩緩墜向綿延的秦嶺群山。

霞光把漢江鋪成了紅色,與長崗嶺的血色連為一體。

唐軍士卒是從天還沒亮便登岸作戰,體力早已告竭,也許再戰一會,在入夜之前唐軍便要潰敗,士卒們都已經快堅持不住想要結束戰鬥了。

長崗嶺上忽然揚起了塵煙,隨之而起的是喊殺聲」殺虜博羅歡抬頭望去,心想李瑕不可能還會有後續兵力。

然而,從長崗嶺那平緩的山坡上列陣往這邊而來的竟真是一個個士卒。

一道道身影出現在視線之中,從千餘人到兩千餘人。「怎麼會?」

這支兵馬的出現,給了搏羅歡一個感覺——李瑕還有餘力。

這種感覺勝利的希望突然推遠。

他就像是一條瘋狂撲食的狗,已經被打得遍體鱗傷了,突然,眼前的肉被拿遠。

一瞬間鬥誌便消散了許多,隻想趴下來鳴咽。

博羅歡還能告訴自己撐下去。

但他麾下不是所有人都像他這麼心誌堅強。「將軍,感覺不能打敗李瑕了,退吧!」

「退吧!將軍。」士卒心態一垮,勝敗便已是定數。

李瑕與劉元禮為了匯合,一前一後地把長崗嶺上的宋軍營地殺穿了。

由此將這一支宋軍一分為二,靠近山那邊的宋軍撤了,而靠近漢江邊的則在唐軍水師的壓迫下大部分被俘,數量大概是兩千餘人。

這些俘虜原本都丟了武器、卸了盔甲,蹲在長崗嶺的營地之中。

「都是同根同宗的漢人,甚至還有同鄉故舊,何必自相殘殺?好好活著不好嗎?」這是唐軍士卒最開始說的。

絕大多數人都不想死,漸漸平靜下來。

「你們往後整編了就知道,在我們這裡當兵,糧餉按時,分田蓋房,包娶媳婦,死了還有撫恤……」若說之前那齊聲合唱的軍歌說的是大義,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此時說的這些小利卻是立刻就戳到人心裡去。

不少被俘虜的宋軍立即便直了眼。

「真的?我是想投降的,可家小都還在鄂州。」那你知道鄂州現在在誰手上嗎?還有,你們哪怕家小在別處的也不打緊,趙宋皇帝早晚要向吾皇議和,

敢不讓你們把家小帶來?大不了打到臨安在這樣的勸降下,被俘的宋軍士卒不少人都表達了歸附之意。

但當時畢竟還在與呂文德交戰,依然不至於馬上讓他們提起武器、披上盔甲去戰鬥,難保不會有人反戈。正常來說,必須經過整編,才能再上戰場。直到元軍殺過來,情況便開始不同了。

沒有人喜歡看到強盜殺進自己家門口。

宋朝廷為了能偏安一隅,在國書上唯唯喏喏、低聲下氣,平日說來或隻是憤慨。畢竟國書他們看不到。蒙元已經得到了「侄宋皇帝湛」的上表、得到了宋百姓拿出最後的血汗錢湊出的歲幣。

但現在,被俘虜的宋軍們親眼看到,蒙元的馬蹄還是肆無忌憚地踩在他們的土地上。

那樣洋洋得意、盛氣淩人。

屈辱嗎?

被人打了一巴掌,賠笑著給出家當,湊上前,又被打了一巴掌,屈辱嗎?

是他們這些將士沒血氣?

氣蜀,一次次重任的窩。

當他們不會打仗,朝廷當他們收復不了中原,當他們是廢物,當他們不會感到屈辱。

不然為什麼要這樣任人欺淩?

因為比起外敵,趙宋皇帝更害怕自己治下出現強軍、強將。

趙宋皇帝最怕的人不是完顏阿骨打、兀朮、蒙哥、忽必烈,最怕的是嶽飛、孟珙、餘瑜。

那要怎麼結束這屈辱?

「給他們盈甲、武器!」

「什麼?」

「給他們盈甲、武器,令他們上戰場殺敵。」

「將軍深思,這些俘虜還未整編、篩查,萬一有人懷異心偷襲陛下,將軍擔待不起的。」

「就是陛下的命令,答應歸附便是我們的將士,陛下不怕我們的將士反戈。」

弓箭、長矛、單刀被遞在了宋軍俘虜手裡。他們披上盈甲,離開營房,發現唐軍真的沒有再看押著他們,甚至允許他們原有的校將繼續帶領他們。李逆的大旗就在離他們不算太遠的地方,李逆本人就跨坐在戰馬上、背對著他們,正指揮著兵馬應對元軍。

若此時有人振臂一呼,「殺李逆建功立業」,兩千人從後方殺上,除掉李逆應該不算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