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胡俗漢俗(2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769 字 2023-04-19

「官人還真以為妾身會隨姑父一家回通城不成?」

「我也知道多半是不會啊,但人在西域,心裡多不踏實。「

「像你這種讀書人家出來的女兒,我哪摸得清你在想什麼。萬一把我的一雙兒女帶到荊湖北路,我還得拜託老薑那邊派人去請。」

覃氏登時便惱了,啐道:「呸,你是怕我們回了娘家,還是怕壞了你的前程?」

「當然是緊著你至於我的前程,哪能就壞了?我多伶俐,求秦王作主再給我許一門妻子,我一提,秦王就叫我安心。」

襦裙才掀起,覃氏忽然就變了臉。

「滾出去。」

「別鬨,我和你說笑的。」

「姓林的,我告訴你,我覃淑自有半條街的嫁妝,不靠你也能活。」

「我不是這意」

「我看你是在蒙虜那邊待久了,真箇兒將我當成你花聘禮買回來的財產,想聘幾個就聘幾個。等你死了,是否還要將我繼給你叔伯兄弟?」

「言重了,你這婆娘言重了,不是,夫人你聽我說」

「滾!」

林子才被推出來,「嘭」的一聲響,屋門已被關了起來

與許多人印象中不同的是,在如今的大宋,其實婦人地位頗高,不僅有繼承家產的權力、有改嫁的自由,嫁妝是她們的個人財產,還能提出和離。

林子雖說是堂堂軍情司指揮使,卻也是真怕觸怒了妻子,隻好到書房窩了一夜,次日一大早便老老實實到覃氏麵前認錯

「我昨日話還沒說完不是,秦王也沒答應我,還將我狠狠罵了一通。」

「該。」

「好了,莫氣了。姑父可還在長安?今日去看看他。」

「便知你要去,早讓人上門說過,走吧,姑父在等你「

~~

楊起莘今日正在見一個同年。

得益於當年吳潛的安排,興昌四年丙辰科的進士在秦王治下的還是多的。

「君直竟然注意到了此事

不錯,這幾年我也發現了,反而是在蒙虜治下多有人推崇程朱理學。」

「莘老兄以為原由為何?」莘老是楊起莘的字。

「此事我曾與秦王有過談論,試想,若有漢人女子嫁一蒙古人,她丈夫死後,要被丈夫的兄弟或兒子收繼,她可願意?」

「唉。」

坐在廳中的中年官員謝枋得長嘆了一口氣,道:「我在隴西任官時便判過好幾樁這樣的案子。」

楊起莘問道:「君直自是判女方不必被收繼,還可帶著兒子改嫁?」

他理了理袖子,又補充道:「對了,還可帶走丈夫的一半財產。」

「莘老兄想得簡單了,風俗不同啊,從蒙虜治下歸正而來的這些人自有其風俗。若照大宋律例判決,隴西早便出大亂子了。」

「那是?」

「不改嫁。」

「朱熹尚且說過,'夫死而嫁,固為失節,然亦有不得已者,聖人不能禁也'。"楊起莘皺了皺眉,搖頭嘆道:「未曾想,因胡風胡俗,反而更推崇守節。」

「是啊,我亦以為,此絕非長久之計。」謝枋得皺著眉頭,道:「漢女不願被收繼,夫家不願放人。也唯有讓她們守節,在夫家養育兒子,方勉強算是兩全其美。」

「兩全其美?」楊起莘喃喃著這四個字,想到這些女人留在夫家守節,背地裡又遭到了怎麼樣的厄運,恨不能馬上寫些摺子。

但,他已經辭官很久了。

免不了又罵了李瑕幾句。

「說來可笑,秦王那人,嗬,他以為是我們這些讀書人都推崇程、朱之理學,以為是我們要婦女守節、裹腳」

「秦王畢竟是武人出身,不讀書,容易有誤解。」

兩個同年才聊到這裡,有小廝進來附耳對楊起莘道:「阿郎,姑爺來了。」

謝枋得知是又有客來拜會,起身道:「莘老兄,那我這便告辭了。」

「我得罪了秦王,也隻有君直願意來看我。」

「言重了,告辭」

楊起莘送了客,重新坐回廳上,端坐著。

他其實還有濟世經民之心,而秦王既然已回長安,那也到了該起復的時候。

不一會兒,林子便走了進來。

~~

林子已聽妻子說過,這個姑父是有起復之心的。

李瑕也與他提過,需要給楊老探花一個台階下,天下紛亂,正是用人之際。

「姑父,我隨王上回來了。」

「坐吧,看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你怎麼好剪了頭發「

「西域那邊人喜歡喇嘛,這樣行事方便些。」

「西域、西域,事到如今,局勢成了這般,秦王可後悔了?」

林子一愣,訝道:「後悔?」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這西域之行,三方會盟,大獲成功,有何好後悔的。

「你還不知嗎?」楊起莘指了指南麵,道:「你為秦王耳目,難道不知不知那邊有可能與蒙元結盟嗎?!」

</p>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