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祁山道(為盟主「暱稱不是空白」加更)(1 / 2)

終宋 怪誕的表哥 2919 字 2023-04-19

大崖山。Google搜索.com

幾個蒙古漢軍探馬登高望遠,環目看去,山川無異動,唯有山下道路上的兵馬如流水一般過去。

這地方當然不會有伏兵,他們上來之前就知道。無非是看幾眼,就下了山。

望遠處,摟虎收起望筒,從樹叢間出來,到山陰處,撥開樹木。

一個藏兵窖顯出來,一列列帶著草帽的宋軍士卒無聲地鑽出來,自覺地回到埋伏點趴好。

摟虎四下又看了看,領人縮進灌木叢中,掀開樹枝,露出裡麵的一門大炮。

他自始至終沒說話,心想的是「準備了兩個多月,若還能被你們探到,老子配被叫南蠻子嗎?」

拿起望筒,他眯眼看向山道。

先過去了兩個千人隊的先鋒騎兵。

之後,是蒙古漢軍騎兵帶著被剝了甲的蒙古俘虜,急行軍,走了整整三個多時辰。

「兩千人看押,俘虜差不多一萬人。」摟虎心裡想到。

再繼續望去,才看到蒙古漢軍主力。

夕陽已在遠處的山間落下,山道上的過境敵騎始終沒有停歇的架勢。

沒看到輜重隊,每個士卒有二到三匹馬,馱著口糧。

摟虎不由咂舌。

「娘的,兩三萬人打不住咧。」

……

月落日升。

又是一個清晨。

一隻草爬子爬上了陸秀夫的後脖頸,爬到草帽與頭發之間,不一會兒又鑽出來,在耳朵處下嘴。

開始吸血。

趴在草木間的陸秀夫有些煩躁。

秦嶺山林裡最讓他討厭的就是這些了。

李瑕給了他一小罐蒸酒,說是被咬了要抹一抹。

但此時陸秀夫卻不敢拿出來,也隻好忍著。

他目光看向前麵隱在樹林裡的李瑕,心裡忽然想到一樁小事。

若後世史書寫這一場戰事會如何呢?

「鹹定元年春,揚聲由子午穀取鎬,使部將為疑軍,出大散關,蒙元帥良臣舉眾進祁山,瑕身率諸軍,伏之。」

大概也隻有這一句了。

那些未雨綢繆的誘敵之計,想必無人知曉、無人記錄,隻留下隻言片語供後世揣測。

陸秀夫是不打算詳細記下來的,以免下一次這些算計便不好用了。

如果能勝,世人大概隻會說「汪良臣真傻,大戰方歇,便想一戰平漢中。」

世人常常不願相信旁人勤勞刻苦的力量,做成之前說「你不行的」,做成之後說「你運氣真好」。

因此,同樣勤勞刻苦的陸秀夫能體會到李瑕的身上的傲骨與孤獨。

收回心神,陸秀夫向李瑕看去,隻見那個披著草木的身影仿佛已與山林融合在一起。

又是一個夜晚。

蒙古漢軍夜裡沒有紮營,就地歇了四個時辰,便繼續急行。

等太陽再出來,已是遭遇的第三日。

山道上的敵軍竟還未完全走完,但用望筒已能望到隊伍的儘頭。

再讓他們走上一日,先鋒隻怕快要到陽平關了。

終於,李瑕動了,開口道了一句。

「將近四萬人。」

~~

四萬騎兵行軍能拉開多遠的距離?

若不散得太遠,大概是前後四百餘裡。

四百裡有多長?

相當於從臨安到華亭縣。

而祁山道,從陽平關走到天水共一千餘裡。

換言之,隴西騎兵的一道軍令從陣首傳到陣尾,需要一日多的光景,還是在換馬狂奔的情況下。

哪怕是扣除一萬俘虜,汪良臣竟還調動了三萬的兵力。

這讓李瑕頗為驚訝。

他沒想到,汪良臣六萬兵力,在與渾都海決戰之後,還能有這樣的實力。

倒是有個感慨……當忽必烈以漢製登基,必將引來蒙古人最強烈的憎惡,與漢人失去的尊嚴一樣,它們都能隨著史筆、歌謠流傳下來。

但對於當世大部分人而言,這些情緒都是不如活著重要。

所以,當汪良臣揚起屠刀,渾都海麾下的兵馬也就那樣了。

在這一點上,蒙古人並不比別的人硬氣。

北人能忍受的委屈,蒙古人也能忍。

「真以為蒙古騎兵不可戰勝?」

那又何必口口聲聲談什麼漢家威儀?!

一念及此,李瑕起身,揚起大旗。

哨聲起。

號角聲起……

此時,蒙古漢軍最後一個千人隊才堪堪走進預設的伏擊點。

「轟!」

銅製的炮管一聲悶響,直接吐出一顆火炮,落在對麵的山腰處。

這是預設好的位置,對麵山腰已被挖掘過,炮彈落處,上麵正是一片巨大山石。

引繩燃儘,一聲巨響,仿佛天塌地陷。

似乎是半座山直接向下砸來。

陰影罩了下來,然後……

「嘭!!」

灰塵漫天,驚馬嘶鳴。

「轟!」

又是一顆炮彈被吐出,山崩地裂還在繼續。

同時,一座座砲車上的樹葉被拿掉,震天雷被點燃,拋出,落往山道中混亂的軍陣……

~~

崎嶇的山路往東蜿蜒兩百裡。

汪良臣正在思考利州之事……

之所以要將隴西兵力傾巢帶出,戰略目的不僅是解京兆府之圍,也不僅是漢中,更重要的是一舉收複利州、奪回劍門關。

為何?

於國而言,將兵線推回到劍門關,方不會使宋軍再摻和汗位之爭。

於家而言,汪家子弟個個出眾,封總帥、都元帥、權都元帥、奧魯元帥者太多了,不宜隻聚於隴西一地,必須儘快擴張地盤。

眼下是個難得的機會。

隴西一戰前,他故意以未得詔旨為由推託,不願出戰,廉希憲遂將其所佩虎符授之,稱奉有密旨,命他為陝西總帥,全權統領陝西軍備。

出征前,他並未將計劃報於廉希憲。

因為「京兆府被圍了,消息都遞不出」,不管是不是,總之事後他有這個說辭。

危局之中,隻好果斷出兵,攻漢中先解京兆之圍。再長驅利州,正可將汪家之勢力恢復到二哥戰死之前。

他汪良臣,還真沒有太多私心。

若說有,也隻有想為二哥汪德臣報仇雪恨的決心、收回二哥經營多年之事業的一腔熱忱。

故而,一萬俘虜用於攻堅沿途關隘、城池時消耗。

三萬戰兵用於分堵北麵陳倉道、子午道宋軍回援,堵住南麵米倉道、荔枝道的宋軍援軍;攻下漢中城後還要分鎮漢中各州縣;之後還有利州、劍門關……

傾巢而出,代表著汪良臣的誌向、野心、膽魄。

得隴望蜀,望的是整個蜀。

一場大勝,汪良臣有這個資格……

「轟!」

跨下戰馬突然受驚,仰起前蹄,嘶鳴不已。

汪良臣勒住驚馬,抬頭一看,正前方的山頂上轟然炸開,巨石搖搖欲墜著,轟然砸落。

「噅??!」

「嘭!」

灰塵中,還來不及喊出口,後方又是一片混亂……

「敵襲!」

「震天雷!」

「嘭!」

「……」

~~

李瑕做計劃時,最大限度的考慮是七萬人進祁山道,相應的安排也有。

但其實他心理的估算是來兩萬五千人左右。

他埋伏在大崖山,這是尾,到陽平關正好可容納七萬人的行軍道路。

伏擊開始時,由李瑕所在的「尾」最先發起攻勢,封鎖敵軍退路。

往東方向,整條祁山道都有布置伏兵,開鑿山南麵的小道以迅速移動……這也是他在祁山道需要布置兩個多月的理由之一。

至於四門大炮,擺放在三百五十餘裡之間。

若來的是兩萬或三萬人,中間兩門炮可直接轟殺主將。若在四萬到六萬人,中間兩門炮也可截斷敵陣,將整個敵陣分割為五到六段,將敵軍指揮切斷。

之後,居高臨下以火炮、石砲、震天雷、箭矢等等轟擊敵陣,在物資告罄之前讓敵軍崩潰投降。

李瑕的物資準備得十分充足……

而敵方要想在這個地形中反敗為勝,大戰略上幾乎不可能,隻能通過各個小戰場。

宋軍八千精銳分守四百餘裡之山道,必然有炮火、木石、箭矢覆蓋不到之處,若身處其中的將領們能迅速組織反攻,攻上山來,一點點消滅山上的伏兵,直到大部兵馬冷靜下來,猶有翻盤的機會。

李瑕認為,敵方這個機會有,但不大。

局部戰場的麻煩也必然有,這才是這一戰的難處。

李瑕始終在分析著這些,越是大戰,越是冷靜。

至於這一戰對他有多大的意義他此時不會去想。

一切期待與熱情已被他拋開,他甚至不去聽那些爆炸聲、喊叫聲。

就像是,隻有自己的呼吸聲。

像是賽場上,他從不去聽喝彩與謾罵,他感受著自己的呼吸,判斷自己的節奏是否有錯,然後,有條不紊地進行下一步。

這是伏擊,先不必理會對手的反應,對手也反應不過來。

先把布置的一切實施下去……

~~

而整個戰場上,隻有李瑕一人還如此冷靜。

連綿四百餘裡山道,四萬騎兵已陷在無比的驚慌混亂當中。

八千伏兵,分為四十個伏擊點,每個伏擊點兩百人左右。

而每三四個伏擊點由一個統製或統領指揮。

李瑕之所以帶了大量的將領,就是因為地形狹長,他需要保證各個伏擊點都能獨立指揮。

在這一方麵,他也比汪良臣有大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