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待詔;勾決…可惜沒有斬首了(1 / 2)

:[]

至昌三十八年的日子似乎比以往的每一年都要慢些,而且充斥著反常的情況,可以說每一天都有意外之事。

戰備法案對民間生活的影響已經初顯端倪,比如奢侈品的價格曲線迅速攀升,然後穩定在了以往兩倍的價格。

當然那些玩意對尋常百姓來說無關痛癢,讓他們不愉的主要是各種鋁製品的價格漲了許多,鋁蒸鍋、鋁水壺、鋁飯盒等等物件都被額外征收了35%的“鋁餉”。

對於明人來說,“餉”字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朝廷每次籌措軍費時都會這麼做。比如崇禎年間有遼餉、練餉、剿餉,後明在針對準噶爾汗國的幾十年裡,也多次臨時加派過“西餉”,這個西指的是嘉峪關以西。

同時,官府也不斷在街頭巷尾張貼海報,宣傳鋁的重要性,建議改用鐵製品或鋼製品。

哪怕隻是一個很低級、很落後的工業國,普通的民用鋼鐵也是絕對不會缺乏的——鋼產量動輒幾百萬噸、上千萬噸,與隻有幾萬噸的鋁產量壓根不是一個級彆。

“媽的!終於……搞定了!”

心滿意足的周長風回家以後就大聲感歎了一句,從月初到如今九月二十二日,他在兵部軍器局、陸軍處、海軍處三個地方來回奔波和溝通,總算把事情給談妥了。

軍器局和陸軍處的代表看到那粗糙的衝鋒槍的時候當場就一副嫌棄的表情,有人甚至覺得它開不了幾槍就會散架。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對某樣事物有了先入為主的判斷,那麼再想改變他的判斷是非常難的。

而這大半個月來,周長風就在乾著這件麻煩且讓人頭大的事。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忙活至今終於將之辦妥了。

在實際測評以後,軍器局認可了這種看上去簡陋不靠譜的設計,初步決定將它按照標準規範進行修改,然後定型取代現有的三四式,全國官營兵工廠立刻暫停組建三四式衝鋒槍的生產線。

性能相仿,沒有明顯劣勢,但生產成本和采購價格卻低了四分之三……

那沒辦法咯,隻能選擇它了,軍器局的老爺們精明得很。

陸軍方麵從一開始就在爭辯,有人覺得的確可以,性價比高;有人堅持反對,不信任這種粗糙做工的兵器。

但在此方麵還是軍器局說了算,除非陸軍願意上下聯名強烈反對,把事情鬨大。

於是在一波三折之後,昂貴的銑削工藝衝鋒槍終於要暫時性的淡出曆史舞台了。

隻有等大戰結束了,需要精益求精的時候,它們才會再有發揮空間。

然後,陸軍方麵考慮減少三六式半自動步槍的采購,因為它的性價比太低了。

海軍方麵同意了周長風的要求,與空軍的傘兵單位一樣,陸戰隊也會采購發射中間威力彈的自動步槍。

除了已有的半自動短步槍以外,有關自動步槍和輕機槍的招標也被初步明確了——這將是未來明軍傘兵和陸戰隊的班組輕武器搭配。

步槍手全部裝備自動步槍,另有一挺輕機槍,統一使用7.36×40㎜短彈以確保彈藥通用。

周長風前後連續折騰了大半個月,又是講道理又是說好話,軟硬兼施,還請客吃了五、六頓飯,這才成功把結果推到了比較好的局麵。

然而今天他一回家,卻獲悉自己被一紙製書加了個“軍機待詔”的官銜,原本還心滿意足,聞訊就當即意難平了。

“先生……你沒事吧?”夏筱詩有些憂慮的看著麵前一副後悔之色的周長風。

“離譜,白忙活了……”周長風苦笑了一下,“好吧,也不算白忙活。”

自永樂年間確立內閣製度以來,內閣一直是大明的最高顧問機構,理論上它並沒有任何決策權力,內閣的票擬不經過皇帝蓋章是無效的。

除非有內閣首輔能和掌印太監串通一氣,且皇帝或皇太後不乾涉,張居正掌權時期就是如此。

但如今的內閣已經不再是從前的內閣了,它在憲政之後就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明的最高行政機關,為朝廷之首。

而作為國家元首的皇帝仍需有顧問隨時供谘詢專業問題,就像美國總統有經濟顧問、安全顧問之類的私人班底一樣。

於是,待詔一職就被重新拎了出來,充作如今大明皇帝的顧問。

“待詔”顧名思義,等待詔令,在最早的時候其實就是顧問——「唐初,置翰林院,凡文辭經學之士及醫卜等有專長者,均待詔值日於翰林院,給以糧米,使待詔命。」

不過等到明朝時,待詔已經演化成了翰林院的一個低級官職了,從九品,負責校對文書。

現今讓它重回千年以前的初始用途,倒也算返璞歸真了。

畢竟是皇帝身邊的人,影響力不小,所以周長風就十分之鬱悶,要是這道製書早些天下來,自己哪兒還需要忙裡忙外?

雖然確實是力所能及的事,但像這樣事必躬親真的很累。

這時候夏筱詩忽然想到了什麼,“對了先生,先前這製書送來的時候,行人司讓咱們準備搬家,以後得去皇城邊上住。住處在裡仁街……說是已經在收拾了,過兩日便能直接住進去。”

“搬家?”正在咕嚕咕嚕喝水的周長風聞言便放下了杯子,“好,那抓緊收拾一下,帶些衣服鞋子什麼的就行了,其它東西那邊估計都有。”

“還有,他們說林溪是外國人,建議解約辭退,留用的話得轉交給錦衣衛再審查一回。”

“正常。那…她同意受審不?”

“當然咯。”

紫禁城,中國皇帝的“家”,一個在普通人看來神秘且莫測的地方。

從古至今從來不乏尋常百姓對它的各種想象,比較經典的就是皇帝早上起床用金碗喝粥,然後扛著金鋤頭去種地,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

晚明朝政混亂、宮禁鬆弛,這樣一個神秘肅穆的地方也發生過許多稀奇事,比如有人闖入以後持刀自刎、有人拎著人頭潛入宮中轉悠、有人溜入宮中放鞭炮……還有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梃擊案。

北邊的紫禁城是這樣,南邊的紫禁城也不遑多讓,肅宗皇帝在位的時候,先是有幾人組團溜進來挖地磚打算運出去賣,被錦衣衛抓個正著;後來又有倆人結伴潛入意欲強暴宮女,被淨軍(太監軍隊)生擒。

此所謂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也。

二十四日,這一天,因為要召開禦前會議,待詔們自然也得隨同皇帝出席。對著鏡子把衣帽擺正以後,周長風出了家門。

之前因為朱士堰身體狀況的緣故,將近半個月無力理政,稍微恢複一些以後也隻能勉強斷斷續續的工作幾個小時,同時朱立鍥的病逝也使得相當一部分的公文無人處置。

這樣一來,為了維持國家正常運轉,積壓的許多事情便自然而然的由內閣直接決斷了。

朱泠婧登基以後就趕忙把這些事情給搶了回來,不得不加班加點理政,平均每天工作高達十五個小時,掉的頭發可以綁成一小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