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滿貫裡,美網最為特殊,一來是全年最後一項大滿貫,體力和精力在經曆八個月的消耗後往往已經開始回落,二來快速硬地的場地也增加不確定性,這也是四巨頭統治被打破的第一項賽事。
法網最為牢固,儘管紅土是充滿變數的場地,但納達爾的橫空出世則徹底改變了羅蘭-加洛斯的命運;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切都維係在納達爾的身上,2009年和2015年的兩次傷病導致失守。
澳網最為激烈,因為這是賽季的揭幕,休賽期積蓄的能量全麵釋放,四巨頭是如此,其他挑戰者們也是如此,你來我往的較量在慢速硬地上更是發揮到極致,最後冠軍都拿出無可爭議的巔峰狀態。
唯有溫布爾登——
不前不後,不早不晚,一方麵,承上啟下地銜接紅土賽季和北美硬地賽季,對球員的調整能力提出嚴格要求;另一方麵,草地賽季的短促導致球員的適應能力普遍不足,反而凸顯頂尖球員的天賦。
種種因素,多重作用,溫布爾登成為四大滿貫裡巨頭們的最後堡壘。
不僅僅是冠軍而已,從2003年以來就從未旁落;而且亞軍也是如此,四巨頭會師決賽的次數最多。
縱覽過去十二年的漫長歲月,四巨頭在各項大滿貫會師決賽的次數,一目了然——
澳網五次,法網六次,美網六次……溫布爾登,七次。
自2003年以來,就隻有羅迪克在2004年、2005年、2009年三次和伯蒂奇在2010年一次,一共四次闖入溫布爾登決賽;另外還有一次,則發生在其他三位巨頭崛起前的遙遠2003年,馬克-菲利普西斯(ark-Philippoussis)晉級決賽。
冠軍是冠軍,那是一回事;但在溫布爾登,不要說冠軍了,甚至就連晉級四強、晉級決賽都非常非常困難,四位巨頭在草地球場展現出來的統治力完完全全高人一籌,確實讓溫布爾登成為他們的後花園。
正是因為如此,去年拉奧尼奇和迪米特洛夫雙雙在溫布爾登迎來突破晉級四強的時候,引爆討論狂潮;但即使是他們,也雙雙止步半決賽,分彆輸給費德勒和德約科維奇,終究沒有能夠再更進一步。
此時,也就越發凸顯出伯蒂奇2010年在溫布爾登晉級決賽的壯舉多麼難得了。
可想而知——
當今年簽表出來的時候,四位巨頭分彆落入四個分區,自然而然地,所有專業人士和資深球迷都亢奮起來。
遠遠比上個月羅蘭-加洛斯更加激動也更加期待。
在羅蘭-加洛斯,那是一種可能一種期許一種幻想,但最後沒有能夠成功,人們也完全稱不上失望;溫布爾登則不同,這完完全全就是另外一個故事。
人們好奇著,挑戰者聯盟全麵崛起,自去年美網以來已經連續贏得三個大滿貫冠軍,這是否意味著四巨頭的統治徹底瓦解,接下來將進入群雄逐鹿群星閃耀的混戰時代,巨頭時代是否已經漸漸沒落?
準確來說,史冊之上,“四巨頭”的那一頁,是否已經翻過去了?
然後,就來到了這裡。
溫布爾登,可以說是四巨頭的後花園,但同時也可以說是四巨頭的最後陣地,如果就連這裡也失守的話……
屆時,無需贅言,一切自有公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