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高球,如果高度和深度不夠,那麼就會成為對手高壓球的機會,這是最簡單也最基礎的網球知識。
人人都知道。
但是,高文的挑高球卻似乎沒有能夠過頂,這是怎麼回事?在沒有力量和速度壓力下,出現一次簡單失誤嗎?
當然不是。
高文知道挑高球的作用,同時,他也知道布萊恩兄弟的雙打能力——
一個單純的挑高球,將麥克推向底線,麥克肯定會保守地過渡一拍,緊接著,鮑勃會在網前進行封堵。
如此情況下,高文和迪米特洛夫的最好選擇就是雙雙上網,而後和鮑勃展開網前短兵相接,持續對抗。
結果呢?
五五分。
其實,高文依舊沒有能夠打破布萊恩兄弟的平衡,因為挑高球是預料之中的戰術,沒有打破正常套路;另外,網前比拚也是布萊恩兄弟的強項,甚至能夠忽略紅土的場地影響,將網球演變成為羽毛球。
這一分的勝負,也就是一半一半。
這不是高文的算計,他不僅想要扭轉局勢,而且想要搶占優勢。
在高文看來,他必須充分利用紅土場地,打破平衡、改變套路,然後破壞布萊恩兄弟的熟悉雙打習慣。
在雙打賽場衝擊布萊恩兄弟,和單打賽場衝擊四巨頭一樣,他們需要拿出新東西才行。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高文出手了。
挑高球的控製,高文並沒有瞄準底線深區擊球,而是選擇中後場,一個不前不後、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
可以這樣理解,高文將網球的下墜落點控製在一個「十字路口」,可以直接選擇高壓、也可以返回底線等待網球落地之後再擊球,但關鍵就在這裡——
如果直接起跳高壓,擊球點稍稍靠後,必須後仰高壓,身體重心容易失衡;如果返回底線再進行擊球,又需要稍稍等待一下,這也給予高文和迪米特洛夫雙雙上網扭轉局麵的時間。
不同選擇,需要麵臨不同優勢和劣勢,同時也需要麵臨不同後果。
而在網球比賽裡,一切都濃縮在一毫秒的短暫剎那,球員就必須做出判斷、衡量和決策,耽誤不得。
情況,也就變得棘手起來。
也就是說,高文設置了一個陷阱,考驗麥克的判斷和抉擇。
當然,前提就在於,這一拍擊球,基本已經沒有力量、旋轉和速度,給予高文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調整,於是,高文膽大包天地做出了選擇,依靠自己出色的手感和細膩的控製,擊打出了一道拋物線。
其中,高文需要冒險,一旦落點和弧線控製不夠,可能就被麥克逮住,直接淩空高壓,一拍就製勝分了。
不過,高文一向大膽,電光火石之間就做出選擇,並且準確無誤地將網球送到了自己想像中的區域——
指哪打哪。
在單打比賽裡,高文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而且對方擊球的球質與壓力也保持持續輸送模式,如此一來,高文的擊球精準度必然受影響,羊入虎口的可能非常大。
但在雙打比賽裡,一來有迪米特洛夫的幫忙、二來布萊恩兄弟的擊球基本沒有壓力,三來這是紅土,高文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擊球,確實做到了指哪打哪的效果,如臂使指。
網球,飛起來了。
眼看著,即將越過麥克的頭頂,但是,高度和深度「似乎」欠缺一點點,以至於麥克看到了高壓球機會。
麥克,正在快速後撤,隱隱覺得有些奇怪,以高文的控製手感,麵對剛剛那一次沒有什麼衝擊力的擊球,挑高球的質量怎麼可能出現如此明顯的偏差,整個拋物線的
控製都顯得有些潦草,這是怎麼回事?
但比賽正在進行時,一切都發生得太快,麥克沒有時間細細深想,就已經條件反射做出動作。
蹬地!
起跳!
騰空而起,準備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