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1989年出生,華夏的職業女子網球球員。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其實,張帥成名非常早,2008年,年僅十九歲,就在美網通過三輪資格賽考驗, 首次登上大滿貫的舞台。
2009年,張帥又在帝都網球公開賽的主場球迷加油助威聲之中,第二輪爆冷擊敗時任世界第一迪娜LS芬娜(Dinara-Safina)。
而且,張帥在雙打賽場也表現出色,2011年搭檔伊達公子登頂大阪公開賽的雙打冠軍,後續也一直有著優秀戰績。
到了2011年的時候,張帥就已經能夠憑藉自己的世界排名直接入圍大滿貫正賽名單, 不需要通過資格賽的考驗。
截止到今年,張帥轉眼就已經在職業網壇整整打滾了六年,亭亭玉立的女孩也已經成長為二十五歲的大姑娘了。
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裡,張帥都被認為是黃金一代逐漸退居二線之後年輕一代裡最具潛力的好苗子。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這些期待和壓力,成為捆綁住張帥的腳鐐,更加年輕的王薔和其他新秀們都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冒頭,但張帥在職業賽場卻遲遲沒有能夠迎來突破,一直在浮浮沉沉地苦苦掙紮。
對於網球愛好者來說,張帥最廣為人知的,卻是一段恥辱性的記錄:
自2008年通過資格賽考驗首次殺入美網正賽以來,一直到2015年的法網,整整十四項大滿貫賽事,張帥全部止步首輪。
她也創造了WTA大滿貫正賽首輪連續不勝的記錄,慘烈得令人不忍直視,以至於到後麵,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緊箍咒, 如同唐僧束縛孫悟空一般, 每次大滿貫賽事到來的時候,都會在她的腦袋上嗡嗡作響。
而且!
不僅僅是輸球而已,經常性地以「6:0」、「6:1」的比分輸球,一個是雞蛋、一個是油條,慘不忍睹的潰敗,恨鐵不成鋼的網友們為她起了一個恥辱性的暱稱,「餐媽」——全部都是早餐比分,這也成為張帥的黑歷史。
魔咒,是否客觀存在,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壓力是絕對存在的。
當輸球成為一種習慣,每次站在球場之上的時候,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特別是「大滿貫首輪」的這個門檻,一次又一次地跨不過去,一直到自己都不再相信自己首輪能夠贏球,比賽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最後,乾脆就不知道應該怎麼擊球。
此時此刻, 就已經不再是競技層麵的問題了,而是心理問題。
事實上, 今年是張帥第七次參加澳網,也是連續第五年進入澳網正賽,所以,她對比賽用球的細微區別真的一無所知嗎?
在高文看來,應該是一半一半。
一半是因為沒有精力注意,張帥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擊球上:發力、發力、再發力。
一方麵是為了與高文形成對抗;一方麵則是迫切地試圖加強攻擊力來證明自己,以至於忽略了細節控製。
她全然沒有注意到,高文的擊球甚至還沒有張帥發力那麼充分那麼強硬,因為澳網的用球確實不適合全麵發力。
一半則是因為壓力太大,張帥始終懷疑自己是否能夠依靠進攻得分——
「餐媽」的外號,除了比分的糟糕之外,其中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張帥的比賽裡,很少進攻,大部分時候都在狼狽不堪地防守,頻頻在底線打月亮球防守,就好像「彩虹糕」一樣。
澳網比賽用球相較於美網來說,稍稍重一些,這也意味著擊球更加紮實,力量作用在網球之上更加飽滿也更加充分,所以進攻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這就好像擊打沙包一樣,打著打著就亢奮起來,不由自主就越來越用力,以至於忘記了,這不是沙包,越用力也就意味著反作用力越大,網球的飛行軌跡也就越難控製。
也許,張帥知道澳網比賽用球是不同的,但潛意識忽略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