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網壇,登頂大滿貫毫無疑問是一項壯舉,兩周賽事、七場比賽、高手雲集、華山論劍。
如果是男子比賽的話,那麼五盤三勝製的艱難還要更上一層樓。
正是因為奪冠的困難,所以大滿貫冠軍才如此珍貴,哪怕每年都有四大滿貫,珍稀程度遠遠比不上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和世界盃, 但冠軍的價值也毋庸置疑。
任何一位球員想要贏得一座大滿貫冠軍,都不容易;而在贏得第一座冠軍之後,迅速成為眾矢之的,想要贏得第二座冠軍就難上加難,「一滿貫球員」的無奈和掙紮,始終是職業網壇無法逃避的故事。
其中, 男子網壇和女子網壇的情況又稍稍不同。
女子網壇是因為發揮難以穩定,「一滿貫」現象才如此普遍;男子網壇則是因為競爭激烈,登頂難度超乎想像。
不過, 困難歸困難,競技體育最美妙也最動人的地方就在於,不斷挑戰自己挑戰極限,總是有人能夠做到,然後創造一個又一個記錄,並且等待著後來者居上,又再次打破記錄,書寫全新的高峰。
極限,總是在不斷刷新的。
但是,男子職業網壇有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魔咒」,至今沒有能夠打破——
在贏得自己職業生涯第一座大滿貫獎盃之後,緊接著就贏下第二座。
也就是說,迎來突破之後就緊接著繼續突破。
可以想像其中的難度,但並非不可能,女子網壇就不止一位球員完成如此壯舉。
伊凡妮-菲-古拉貢-考利(Evonne-Fay-Goolagong-Cawley),1971年,首次贏得法網, 轉身就贏下溫網。
克裡斯-埃弗特(Chris-Evert),1974年,首次贏得法網之後,馬上就贏下溫網。
維納斯-威廉士,2000年,在首次登頂溫網之後,緊接著又登頂美網。
珍妮弗-卡普裡亞蒂(Jennifer-Capriati),2001年,首次贏得澳網之後,緊接著又贏下法網。
大阪直美(Osaka-Naomi),2018年到2019年,首次登頂美網之後,次年贏下澳網。
等等等等。
儘管數量並不多,但也不少,可以看得出來,難度係數非常大,然而依舊有著諸多挑戰者完成突破。
但是,非常非常意外的是,在男子職業網壇,從來沒有人能夠做到過。
顯然, 職業生涯首次登頂大滿貫冠軍之後, 男子球員似乎都會陷入一個低穀魔咒,短暫地迷失一小會。
細細深入研究的話就會發現,包括公開賽年代以前和以後,在首次大滿貫奪冠之後,緊接著背靠背殺入大滿貫決賽的,也隻有可憐兮兮的一位:
2012年,穆雷登頂美網,職業生涯終於迎來突破,緊接著次年年初的澳網,穆雷再次表現出色殺入決賽。
也就是說,在職業網球百年歷史上,一直到2012年,穆雷才打破桎梏,完成首次奪冠之後背靠背闖入決賽的壯舉。
可惜的是,在2013年的澳網決賽,穆雷輸給了德約科維奇,無緣創造歷史。
事實上,即使再往後推十年,2021年,梅德韋傑夫在美網首次登頂冠軍,緊接著在次年澳網闖入決賽,他也僅僅隻是穆雷之後第二位完成如此壯舉的球員,然而在決賽也遺憾輸給納達爾,屈居亞軍。
這,著實有些不可思議,即使不想相信,但現實就是如此……鬼打牆。
簡單橫向對比看看:
費德勒,2003年首次登頂溫網,緊接著美網止步第四輪。
納達爾,2005年首次登頂法網,緊接著溫網止步第二輪。
德約科維奇,2008年首次登頂澳網,緊接著法網止步四強。
無數專業人士和資深球迷都非常好奇這件事,一項又一項記錄被打破被更新,但這項記錄卻始終堅若磐石。
所以,在這裡麵,是否存在著一個魔咒一個桎梏,限製住了男子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