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主要是以土豆、紅薯、玉米、麥子為主。還有幾個不鏽鋼的盆,盆裏裝著鹽、水,每家五斤油、十斤鹽,五十斤麥子、一百斤豆子,一百斤紅薯、五十斤玉米,以及一些蘿卜、白菜,乾海帶。
基本上可以滿足一家的正常生活。
黃宏遠興奮的叫道:“爹,娘,這裏有糧食!”
黃富春興奮的跑過來,田氏紅著臉道:“宏兒餓了吧,娘給你做飯吃!”
黃宏遠道:“我找柴火,去燒火!”
黃富春看著這裏的糧食,不僅有些發愁,這些糧食可吃不了幾頓。
事實上,遼東不養閒人,發的糧食少,就是讓這些新移民投入到官府組織的工作中去,這叫以工代賑。
不用黃富春發愁,也僅僅過了兩個時辰,外麵的銅鑼響起,保長一邊敲鑼,一邊大喊:“老少爺們們,都到村口開會,有好事!”
黃富春很快來到村口,他發現各個保長都在組織自己的人,每一個保為單位,正在召開露出會議。
保長的聲音抬高八度:“咱們身上穿的衣服、住的房、蓋的被褥,還有你們家裏的所有東西,都是咱們侯爺賞的,不是,現在侯爺成了公爺,沒有公爺他老人家,就沒有咱們這些人的活路!公爺他老人家,大發慈悲,賞咱們大家夥一口飯吃,給咱們大家夥,發了新房子、發了衣服,也發了糧食,這做人呢,都要有良心,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這樣的人,咱們六保不要,發現一個,清出去一個!”
說到這裏,保長清清嗓子:“咱們六保有沒有這些狼心狗肺的東西?”
眾人不敢接過話茬,都沉默著。
保長笑了笑:“沒有呢,最好,有一個算一個,我姓劉的跟他勢不兩立!”
在遼東的安排,劉明遇可沒有想過要為其他人做嫁衣,做好事不留名,那也不是劉明遇的習慣。
所謂的忠誠,就是背叛的籌碼不夠。當然,潛移默化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哪怕到了崇禎五年,放眼大明,除非學不下去,老百姓是不敢造反的。
比如,移民到遼東的流民,他們寧願遠走數千走,也不敢跟著李自成、張獻忠他們造反。現在劉明遇的工廠也好,屯田的鎮也罷,包括劉家軍在內,最重要的環節,就是進行思想教育。
除了原來的訴苦大會,現在又多了幾條,比如說,沒有劉明遇的恩賜,他們就活不下去,隻有跟著劉明遇才能過上好日子。
通過反複灌輸,讓下轄的百姓和工匠、士兵都明白,誰對他們好,讓他們所有人明白,隻有努力工作,生活才會越過越好。
就這樣,在新來的移民就利用軍隊的模式,百姓也是以老代新,灌入劉家軍的理念。
在這種思想的教育下,劉明遇的係統聲望每時每刻都在增加。
劉明遇在京城的底氣,就是因為他現在有了六千多萬聲望,也就意味著他現在與普通人不同,擁有六條命。
劉保長望著眾人道:“官府就給咱們造的田契,一個成丁是六十畝,丁女是四十畝,分給大家的地,如果不種,那種連續荒廢三年,官府要收走,大家記清楚了沒有?”
“記清楚了!”
黃富春捏著還帶著墨香味道的田契,眼睛慢慢的紅了,他們家祖上,數代人的努力,好不容易積攢了六百多畝地,結果,變得一無所有。
現在,他又成了有地的人,有地才是稱為民。沒有地的人,連人都算不上。
“現在到明年的春天,還有差不多四個多月!”
劉保長接著道:“這麽長的時間,大家都沒有事做,肯定做吃山空,現在擺在大明麵前的路有三條,第一,就是咱們大家住的房子,將來會有更多的人過來,他們過來了,要有住房,住房怎麽辦?那就靠咱們這些人去修,去建,距離咱們這裏往北,大概有五十裏,正在新修一座鎮子,需要人乾活!”
黃富春舉起手問道:“保長,那去乾活給口糧嗎?”
“給!”
劉保長伸出三根手指頭:“一天三十個大子,包一日三餐,男女都要!”
黃富春問道:“我看到那些修路的,一天給五十個大子”!
“沒錯,修路的工錢高點,不過更累!”
劉保長望著眾人道:“你們想去修路也行,一天五十個大子,也可以想糧食,要肉,想要布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