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昭見狀,也趕緊伸出手,跟他當空三次相擊,二人便算定下了盟約。
至於盟約能維持多久,雙方其實心裏都不怎麽有譜。然而,此時此刻,雙方卻都相信,在最近幾個月之內,這份盟約不會被推翻。
原因很簡單,拋開白澤的情麵不算,乾掉新任夏國公李德明,對雙方都有利。
隻要李德明一死,李德昭就成了李繼遷的唯一繼承人,徹底擺脫了被追殺的風險不說,從此還可以關起門來稱孤道寡,一呼百應!
而經過父子相殘的黨項,沒三年五載的休養,肯定凝聚不起足夠的人心和力氣,大舉南下侵宋。作為宋人,韓青當然是功在社稷。
不過,盟約定立起來容易,具體如何完成,就沒那麽簡單了。
首先,得掩人耳目,不能讓任何外人知道,韓青和李德昭兩個,又掉頭去了夏州。
其次,不能讓大宋冊封李德明的使者,抵達的太早,否則,韓青和李德昭的舉動,就是在跟大宋官家的聖旨對著乾。過後李德昭可能沒事,韓青卻會麵臨著沒完沒了的麻煩。
再次,需要切實掌握李德明的行蹤,知道他本人在哪,以求一擊必中。
第四,需要取得黨項八部中,一到兩部長老的支持。在李德明死後,立刻出來幫忙穩定局勢,否則……
總之,雜七雜八一大堆,沒有一件,是可以輕鬆完成的。
有道是,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韓青如今麾下謀士沒有半個,膽大包天的“臭皮匠”倒是一大堆。
眾人坐在一起,反複商量,倒也商量出了一些看上去不那麽高明,卻切實可行的辦法來。
於是乎,竇沙就在多次抗議無效之後,被他姐姐竇蓉親手打扮成了韓青的模樣,坐在馬車裏,在張帆、劉鴻等人的團團保護下,繼續迤邐向東。
他隻要按照先前的速度,一路遊山玩水。細算下來,等他到了青州,韓青本人差不多也從夏州返回了。屆時,韓青再全速去跟他匯合,既能掩人耳目,又不會耽誤走馬上任。
與竇沙同時出發的,還有兩名鎮戎軍老兵。二人負責星夜兼程,將韓青的一封親筆信,送到寇準手中。
以寇準的眼光,得知韓青已經與李德昭聯手前往夏州之後,肯定能看出來,此舉對大宋有百利而無一害。
屆時,寇準雖然來不及調遣兵馬前去接應二人,卻有足夠的能力,將大宋冊封李德明的詔書,晚發十天半月。
如此,韓青幫助李德昭奪位之舉,便更名正言順。並且,也能提前預防很多後患。
此外,韓青還寫了一封信,派人星夜送到老將軍李繼和手上。請求後者動用邊軍中的人脈,在大宋和夏州交界處,製造一些“麻煩”。
這些麻煩不用太大,隻需要讓黨項那邊,誤以為大宋朝廷,有可能要趁火打劫就好。如此,李德明的注意力,必然要分很大一部分到邊境上,對其自己眼皮底下,反倒容易疏忽。
……
一樁樁,一件件,韓青和身旁的朋友們,一邊朝夏州走,一邊商量。每當商量出一個眉目來,就立即就付諸實施,倒也越來越有條不紊。
相比之下,李德昭那邊,就有些掉鏈子了。
後者跟他一樣,也是一邊掉頭向北走,一邊謀劃布置。然而,這麽多天來,收效卻微乎其微。甚至連白澤安插在大宋境內的飛龍使,都沒能成功沒招攬到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