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紅豆粥(2 / 2)

陛下替我跪佛堂 六喑 1738 字 2023-04-16

太後與先帝感情甚篤,又深愛先太子,陛下登基之後太後曾多次當著命婦的麵說起陛下不適為君,前年有一日陛下在上朝之前去給太後請安,太後竟然說看見陛下穿著龍袍就不舒服這種話來,甚至讓陛下以後不要穿著龍袍來請安。

陛下驕狂任性,喜怒不定,對於太後卻算得上恭順,從那之後雖然極少能見太後,各種賞賜卻從來不缺。

可對於他們這些朝臣來說,太後當著他們的麵下了陛下的麵子,他們要是摻和了,隻怕同時得罪陛下和太後,要是在一邊眼睜睜看著,那就是失了臣子的本分。

於是,三位閣老有誌一同地低著頭,仿佛這偌大的乾清宮正殿裏又多了三塊空心的木柱子。

一雞對那個那個捧著東西的太監說:「太後娘娘有什麽旨意,你隻管說就是了。」

「奴婢傳太後娘娘的話,聽聞陛下要整頓太仆寺的賬目,前些年壽成侯在太仆寺的時候因為不通實務被奉養哀家的母親便隻免了壽成侯的官職,發落去了一個閒差。壽成侯雖然是陛下的舅舅,卻是個膽小木訥的,當年因為糊塗而辜負了先皇恩典,就已經大病了一場。昨日聽聞陛下要查賬,又嚇得來哀家的麵前哭了一日。他與哀家一母同胞,哀家又不能不管自己的哥哥,這些錢便是哀家替他清的賬。曹家深受皇恩,卻才能不足,不敢忝列朝中,可也不至於被趕儘殺絕,便讓此時過去吧。隻盼著陛下收好這些錢也別再與滿朝文武為難,咱們老趙家能坐穩了天下都是靠著這些朝臣們的夙興夜寐,先帝在的時候就常說為君者要大度,要做仁君、明君,為了一點錢財鬨得滿朝人心惶惶到底是不好。太後娘娘吩咐的話,奴婢傳完了。」….

乾清宮裏安安靜靜。

劉康永幾乎能聽見自己的汗水順著自己的臉頰流進自己衣領的聲音。

前天陛下說了要整頓吏治,清查鰣貢和太仆寺,今天太後就堂而皇之地下了陛下的臉麵。

他們幾人甚至不敢抬頭去看陛下的臉色。

坐在龍椅上的沈時晴卻並不生氣,畢竟她不是昭德帝本人,甚至都沒有親眼看見太後長什麽樣。在他看來,太後說白了就是皇帝的母親,她的權勢也是來自於自己的兒子,她使用自己權力的手段就是這樣裹挾著親情與道德的敲打,也恰恰是沈時晴過去那些年在寧安伯府裏最常見的。

她此時想的人,是趙肅睿。

原來英明神武無所不能的皇帝陛下也要經曆這樣的手段。

她甚至有點想笑。

壽成侯與保平侯的名頭她從前在深宅裏都聽說過,曹家這兩個兄弟原本都是遊手好閒之輩,他們的父親從前也不過是個工部郎中,偏偏生了個好女兒,十四歲就被選入禁中,十六歲被指給當時還是郡王的先帝為妻,先帝對她甚是愛重,不僅和她恩愛相守不納妃嬪,甚至還將她的兩個兄弟都封了侯。

.

太後的長兄壽成侯是個滿燕京都不敢惹的混人,大概是知道自己家的爵位不能承襲,這些年他到處強占土地田莊,手下豢養了一批打手,凡是看上的莊子和田地就去強搶過來,再扣人家一個指使佃戶侵占田畝的罪名。

他倒也聰明,極少與文官糾纏,盯上的都是寫沒有官身的富戶和沒落的勳貴,許多年下來,在京郊收攏了不知多少土地。

這樣人不僅斂財無度還貪贓枉法,明明是辜負皇恩,太後卻還要替他遮掩。

太後掏了自己的私房出來,名義上是為了替壽成侯平賬,實際上就是在左右朝堂,皇帝前天剛下令清查太仆寺,她今天就跳出來讓皇帝對朝臣寬仁些,這些事這些話傳到那些太仆寺官吏耳中,就算原本有幾分想要自首的心也已經沒了。

不過,也好。

沈時晴麵上露出了一絲笑。

太後既然把壽成侯推出來,她就可以把壽成侯當靶子。

「當年壽成侯府的案子是誰查的?去將卷宗找來,讓朕看看太後送來的錢夠不夠平賬。再召壽成侯即刻入宮。」

聽見皇爺的吩咐,一雞抬眼看了皇爺一眼,又垂下頭:

「是,皇爺。」

沈時晴低下頭,正好看見了趙肅睿的那枚私印,她用無名指挑起來捏在手裏輕輕摩挲:

「太後娘娘還真是闊綽。」她輕聲說,「一年二十兩黃金兩千兩白銀的俸祿,要攢多少年才能攢出這十萬兩的銀子?」

這話三個閣老沒人敢接。

一雞站在那,恨不能自己是一隻木頭雞。

沈時晴站了起來:

「朕記得先帝曾經撥了兩個皇莊給太後娘娘貼補脂粉,如今太後年事已高,私房優渥,想來也用不了那麽多脂粉了。」

李從淵立刻明白了陛下的意思。

說到底,太後所用的開銷也都是皇帝從私庫裏分出去的,從前太後用皇帝私庫的錢來貼補自己的娘家,陛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現在太後連陛下清查太仆寺的事都敢插手,陛下不打算再忍了。

那個傳話的小太監還跪在地上捧著銀票不明所以,隻等著陛下的回話。

沈時晴看了他手上的銀票一眼,抬腳從禦座上走了下來。

壽成侯的虧空她要分毫不差地從他身上討回來,至於十萬兩白銀,既然送到了她的麵前,她就不客氣了。

紅豆粥的香氣仍未散去,李從淵看著麵上帶笑的陛下,恍惚覺得擺在案上的紅豆粥像極了血。

陛下讓別人放的血。.

六喑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繁體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