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圍繞著高洪波帥位的國內足壇博弈,到此為止。
此前按照韋迪的指點、閻世鐸的點撥,當然還有家人的支持,王艾完成了關於足球教練員的職責、功能的理論構建,並以學術報告的形式向上提交,快速通過了足協和體育總局的層級送到了決策層手中,從而正麵抵消甚至反攻了理論界的攻擊,補足了老高一方的短板,扶住了搖搖欲墜的態勢。
這是正的一麵,正麵作戰的一麵。
而接下來與布拉特做的這次談不上交換,頂多是確認雙方態度的溝通,起到了「奇」的作用。2011年的中國對外國人、尤其是外國知名人士的評價還是很看重的。當名義上的國際足壇當家人布拉特親口承認高洪波在「世界名帥」的行列裡之後,所謂邀請「世界名帥」來讓中國足球更好的換帥理由便不再成立。
坐在安聯球場的包廂裡觀看著多特蒙德與拜仁勢均力敵的大戰,王艾的心思卻不在球場上,而是在心中不斷計較這一番鬥爭的得失。
一度讓他失去鎮定的換帥,隨著明天中國天亮,大量人士發現新華社的報導之後應該可以平息掉了。不論是萬達的王總還是那些教授、記者,最明智的選擇當時是絕口不再提此事,渾然當做沒發生。可能上級的想法也是如此,這種內部惡鬥短期可以迷惑一部分球迷,可隻要時過境遷必然是罵聲四起,除非換帥後卻有效果,所以能無聲無息的平靜下去是最好。
那麼王艾也不可能繼續追殺誰,隻能計較個人的得失。在中國足球版圖中,莫說王艾,就連高洪波也是個小字輩,今年45歲的高洪波按習慣還會稱為「少帥」。你一個少帥完成了國字號榮譽的「大滿貫」,嫉妒的人、不服的人數不勝數。每個高洪波突破的天花板,都最終成為拉拽他的負擔。當這種力量積累到一定程度,那麼換帥早晚會發生,無非是什麼時間、什麼方式、什麼人而已。
想通了這一點,王艾才明白為什麼老高沒有選擇堅決反抗,而是躺平。他早就預感到了今天,而且也不是第一次發生。當年帶領84國少突破世少賽後,他就主動退位,離開北京躲到了上海師傅的地盤上看了兩年家,眼下的這一幕不過是歷史的重演而已。
隻不過這一次,他辛辛苦苦帶出來的子弟兵的成長起來了。即便沒有王艾奇正結合的反擊,僅憑藉讓無數教練眼饞的陳濤、趙旭日、周海濱、蒿俊閔、郜林、王永珀、曾誠這些人的聯手乃至鄭智、白廣海、羅彤亮這些老將的助攻,就很難真的拿下他。要不是他從大局著想,都用不著王艾上躥下跳。
不過要說老高毫無防備也不對,不斷擴張的教練組就是他的手段。在原有的黎兵、範誌毅、區楚良、陳洋、馬東五人同時,通過黎兵交換到了唐堯東,又征召了宿茂臻和李宵鵬,從而在原有的上海幫、廣東幫、遼寧幫之外,又拉攏了山東幫,再加上他自己的北京幫。這些幫派有代表在他的教練組裡,自然就沒法反對他,即便反對,也有相應的助理教練出頭,或明著對罵、或私下勸說。
總之,老高悄沒聲的帶領這些「少帥」結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這是在對手發動氣勢洶洶、聲勢浩大的突襲,而王艾一方疏忽大意的一段時間裡,老高能搖搖欲墜又堅持不倒的原因。這些足壇中堅力量的團結,也給了足協頑抗到底的信心和勇氣。直到王艾察覺危險,回國介入為止。
身家超過萬達,不懼金元攻勢,足球理論大師,正麵抵禦攻擊,足壇內享有盛譽,人脈廣泛分布,王艾的這些特點決定了隻要老高和足協能抗住第一波不被立刻衝垮,勝利就成了必然,無非是時間和成本問題。
「不過這樣也好。」王艾自言自語的道:「各方都留了顏麵,總比鬨起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