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場結束,中國隊落後一球。王永珀和蒿俊閔喘著粗氣走下場的時候冷不丁看了一眼「老大」,馬上又低下頭,招呼也沒打,跟狗攆的似的,匆匆跑回了更衣室。
他們忘了,王艾不是來考察的,他是來踢球的。
不過這會兒王艾沒空找他們晦氣,反正還要在印度呆一個星期呢,你們倆等著的!
更衣室裡,賈秀全正在點評,王艾聽了一會,心中漸漸明白了,原來國青的弊病根子還在教練身上。在切爾西如果比分落後,何塞會在中場拉開戰術板就發現的問題緊急做出針對性部署。如果時間夠,他會首先說對手是怎麼攻擊我們的,我們的應對哪裡出了問題,是跑位不對,還是球員個人技術應用不對,還是配合不對、思路不對,然後告訴大家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該怎麼調整。說的一清二楚,大家聽的明明白白。
然而,此時的賈秀全卻正在給大家講故事,講他當年在日本比賽的故事……
客觀的說,作為一個搞了二十多年足球,從踢球到教練貫通的人,經歷過類似的場景確實很多,講解以前他所遇到的人和事是怎麼應對的,不能說沒用,但與何塞那種建立在數據技術分析基礎之上的,富有針對性的講解比起來,實用性就差了。就像以前王艾所噴的那樣,現在球員要的是你具體告訴大家該怎麼做,而不是讓大家去熱血澎湃。
更嚴重的是,足球技術是在不斷進步和變化的。就不說因為商業足球的日益繁榮,投資在科學訓練上的成本越來越大,人的身體素質隨著營養結構不斷調整而越來越均衡、發達,就說足球本身。耐克、阿迪達斯幾年就推出一代新球,是保健品那樣「七年熬一王八沒用了」的換包裝騙錢嗎?就是騙,人家多少也是有點真材實料的。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足球領域體現的很全麵,如人體工程學告訴你怎麼才能發力更大或者更隱蔽、空氣動力學告訴你怎麼才能讓足球飛行的更遠或者旋轉更大,體育用品公司根據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的發展不斷去調整足球的材質、重量,從而足球運動更富於觀賞性,也讓足球的技戰術不斷激烈革新。
後人看前人的比賽錄像經常懷疑,貝利和馬拉度納憑什麼叫球王?弧線球都沒踢過幾個,直接任意球也不怎麼樣,你看那誰誰……是那個年代的人沒想到嗎?還是說沒那個能力?不是的,而是當時的足球材質限定了技戰術的發揮。
以前的足球更重、更硬、更糙,那個年代的球星踢球那是真的要奮力的去「踢」的,要不然不動彈。而現代足球更輕、更飄,更光滑,同樣一個力量,現在足球就要快的多,以至於現在可以踢出更加複雜多變的軌跡來。在此基礎上,球員個人技術、球隊戰術配合、整體戰術運用都在快速更新。
就足球材質這個問題,王艾也聽老沈吃火鍋時候吹過,對於由此引起的變化,完全沒當回事兒,「踢幾腳就好了」。全國就沒有一家管理部門、俱樂部、足球學校專門針對對此做過科學測試,做過專門研究,做過專門的球員技術、球隊戰術的針對性調整的。
可足球對於球員就像步槍對於戰士,老套筒、中正式、三八大蓋、湯姆式、莫辛納甘、五六半、五六衝、八一式、九五式,這麼多變化,意味著戰士的持槍動作、瞄準方式、戰術動作甚至備彈量,乃至彼此之間的配合都要變化,不變能行嗎?不研究能行嗎?火繩槍時代還排隊槍斃呢!你換今天試試?
國奧當初爭奪雅典奧運會門票的時候,咱中國隊自己給球員建立的檔案,還沒有韓國隊給我們建立的豐富齊全,在別人拚命藉助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技戰術的時候,我們還是「差不多就行」,還在玩「意識流」,那怎麼比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