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這標題多吸引眼球,說這種話的人多招人恨!要不怎麼說市場經濟養狼呢?同樣的採訪,《遼陽日報》的標題就是《遼陽籍著名足球運動員王艾採訪紀實》,內容也是中規中矩,甚至王艾這句話都沒有列入。而《遼瀋晚報》……嘿嘿!
摩拳擦掌的編輯部對著當天的報紙銷售數據喜笑顏開,總編輯特別表揚了小李,並緊急組織人手準備應對接下來的驚濤駭浪。日報就這點好,一天就發一篇,想反駁?明天再說。當然我準備要罵回去,也得憋24小時!
圍繞著王艾的亞運會足球賽的輿論風波還沒過去,儘管袁偉民將這塊金牌譽為「亞運第一金」,說不論從重要性、影響力還是突破性等等都是本屆亞運會收獲最大的成績之一,但媒體在肯定了國奧的成績的同時,也沒有放過王艾的意思。其中少不了某些人的推波助瀾,也少不了媒體故意說反話,刷存在感的自身需要。
而王艾的這篇採訪報導見報後,無異於火上澆油。
我們這麼多人罵你,你閉嘴不吭聲,乖乖認輸我們還能往死打你麼?可你不但不服,還反過來罵我們,罵也就罵了,你罵的居然比我們還好看,還有道理,這怎麼能行?
於是,接下來一段時間,《遼瀋晚報》擼起袖子坐在瀋陽城裡,大戰八方豪傑,一家媒體單挑幾十家全國各地媒體,吵的不可開交!《遼瀋晚報》以及其靠山遼寧報業集團,堅決果斷的站在了王博士這一邊,借著這股熱潮,連續推出了整整一周的專欄,凡是罵王艾的,統統罵回去。
所謂罵人無好口,罵著罵著,火藥味就越來越濃。剛開始呢,還隻是編輯、記者刊發文章互相捅來捅去,可《遼瀋晚報》這回吃了秤砣鐵了心,怎麼罵不服氣,漸漸的把別人的火撩撥了起來。於是,就有層級更高的專業人士下場參戰了。
一位姓朱的文學歷史係教授,首先在《南方都市報》上刊文指出:王艾是國字號足球隊的毒瘤!他吸引了太多關注,占據了太多資源,並不利於中國足球運動的自由發展。王艾的存在雖然幫助國家隊取得了一時的成績,卻惡化了自由競爭的整體環境,破壞了足球生態和足球環境規則。
文末,朱教授痛心疾首的呼籲:我們不能為了一時的成績就放棄未來的長遠利益,不能縱容這種剜肉補瘡的現象存在。為了足球運動的良性發展,足協應痛下決心,壯士斷腕,堅決清除這顆毒瘤。
朱教授的突然參戰,雖然之前也不是沒有跡象,比如他曾經在之前的採訪中表達過類似觀點,但畢竟是學術界的第一次發聲,瞬間就將這場媒體之間的日常互噴提高了一個層級。</p>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