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在人類文明史上、戰爭史上,黑人曾經長期的作為背景板出現,但黑人的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一隻戰無不勝的強軍:阿拉伯人控製下的馬穆魯克輕騎兵!
這支輕騎兵儘管存在時間不長,也缺乏嚴謹的傳承關係和戰術技巧,但它卻擁有嚴酷的戰術紀律,毫不畏死的作戰風格,甚至馬穆魯克戰士在作戰中都不披甲,經常赤膊上身,手握雙刀或長矛作戰。雖然對於當時統治了整個北非的阿拉伯商人來說,馬穆魯克奴隸騎兵隻是一種消耗品。但這種風格用在了決賽上卻有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一則決賽之後就可以儘情休息,無所謂一次性使用的巨大損害;二則,足球場畢竟不是戰場,遠沒有那麼寬闊!
中國球員的輕兵急襲風格,固然可以儘量減少身體衝撞而帶來的負擔,卻不可能無窮無儘的躲閃,尤其是在對方刻意的進行頻繁身體碰撞的情況下。中國輕騎兵發揮作用是需要寬闊的戰場的。
為何歐洲沒有出現中國式的軍事思想?因為歐洲國家通常麵積太小,希特勒可以一個星期就滅亡一個國家,所以他們的軍事思想除了死打硬抗別無他法。而歐洲歷史上麵積最大的古羅馬還是一個海洋國家,所以歐洲人或者說白人更熟悉海戰而非陸戰。同樣的道理還有日本,國土狹小缺乏迂回餘地,哪怕是接受了中國軍事思想而成長,也缺少用武之地。至於為什麼抗戰中日本差點滅亡了中國,因為它的主要對手是西方軍事思想建立起來的國民革命軍,完全是一戰式的塹壕戰模式:挖下一條橫直的溝,前麵攔上鐵絲網,埋上地雷,輕重機槍一架,等著敵人上來送死!可是日本就是發揮了一丁點中國式的軍事思想,就是正麵吸引,兩翼包抄!這就完活兒了!國民政府就丟了大半個中國。哪怕後期裝備都全美械了還是輸的一敗塗地。當然,日本的作戰思想畢竟是殘缺的。真正中國軍事思想的復興還是那位北大圖書管理員從研究思想到開始研究軍事後。
足球場比籃球場寬闊的多,但畢竟不可能無限製的迂回,這極大的限製了輕兵急襲風格的戰術思想的發揮,逼得中國國少無法完全回避球員之間的正麵接觸。而奈及利亞的馬穆魯克的決死風格,恰好極大的克製了中國國少的戰術發揮。
當然,奈及利亞也不好過,中國隊儘管戰術體係運轉艱難,但沒有崩潰,還在頑強的發揮作用。而這種無比犀利的打法,對奈及利亞的威脅也十分巨大。同時儘管平均年齡大了中國國少兩歲之多,但是登場的國少隊員基本是一期國少,除了王艾和曾誠歲數明顯偏小之外,大多數都是同齡人,身體素質有差距,卻也不至於到了「欺負小朋友」的地步。而頻繁的身體碰撞對奈及利亞隊員也是很大的負擔,畢竟他們的八強戰、四強戰都是拚到了最後,遠沒有中國隊這樣甚至可以給下一屆國少練兵的輕鬆地步。
比賽就這樣略帶粗魯而焦灼的渡過了上半場的前二十分鐘。
王艾數不清已經被歐帕撞擊了多少次,為了控製球權,王艾不得不分出很大的體能來用於對抗,儘管主裁判巴蒂斯塔已經警告了歐帕兩次,然而,不該掏牌的也絕不會掏牌。身體素質差,這不能怪別人的身體素質好。
雖然沒有中國球員受傷,甚至雙方球員都沒有發生爭吵,畢竟奈及利亞球員做的很文明,這是戰術選擇,卻沒有去故意傷害。但中國國少們已經相當疲憊了,這還是在王艾帶動著大家苦練體能的情況下,否則,早就完了,起碼得現在,中國還沒有失球!
而為了減緩身體對抗的壓力,中國隊不得不放緩了攻擊節奏來強化攻擊的準確性,隊友之間進行一係列的短傳配合來緩解身體衝撞,也順便耐心的尋找攻擊機會。
然而,正如好運氣終究有用完的時候,全力以赴的中國後衛終究也有疏忽大意的時候,在本來個人能力就略差,完全依靠整體作戰的基礎上,在隊伍整體戰術體係頻臨瓦解的時候,在兩支球隊從思想到體係,從智力到身體的全麵對抗之中,奈及利亞隊先取得了進球。
在上半場第27分鐘,楊福生回傳失誤,被布朗抓住機會,帶球衝開周海濱的阻截,在郭亮尚未補位到來之前,起腳勁射,儘管曾誠努力做出了撲救,也判斷對了方向,但這一球勢大力沉,速度極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