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的尺度上,人類舊有的時間觀念,以及短暫的生命,就顯得極為的不合適。
周懷仁再次進入了冬眠,浸泡模式已經啟動,圍繞著他身軀的球形浸泡艙,此時已經被遮蔽,原本透明的玻璃,現在中間隔了層墨黑色。
整個新星號的指揮室中,研究員正在監控著艦隊的所有機構運營的情況。
何誌永則是負責全局的掌握,不過他有零號的輔助,因此任務總的來說還是很輕鬆的,隻是有一點無聊。
這一刻,他才明白,身邊有一個周懷仁這樣的老頭是多麼的好。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說的就是他這種。
隨著周懷仁進入冬眠狀態,何誌永周邊都沒一個搭話的人,他已經麵對屏幕一個月了!
幸好在交接的時候,他可以用手邊的屏幕娛樂娛樂,如果不是這樣,他說不定心理早就崩潰了。
“這是個如果沒有準備,就會很嚴重的問題。”
在太空飛行的極端環境中,人需要克服失重、密閉、隔離及空間狹小等因素帶來的心理問題和負麵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就連訓練有素的航天員都有可能在心理狀態、情緒反應、人際溝通等方麵出現問題,更彆說,新星號上麵的研究員們都是普通人。
雖然人類現在的飛船夠大,照理說不滿足狹小空間這個情況,但是現實卻是人類在這種飛行速度下,隻能待在更狹窄的浸泡艙之中。
所以,甚至有人戲稱:限製人類探索太空的不是醫學,而是心理學。
這句話雖然有失偏頗,但是卻是能夠反應一定的問題。
何誌永現在就是因為長期處於密閉空間內,而眉頭緊鎖,眼中有怎樣也揮之不去的陰霾和煩悶。
不過人類怎麼會在這方麵沒有準備?
在休息時間,何誌永複習完一部經典的科幻電影之後,不但沒有感覺心情舒暢,反而更加的煩躁。
他很想出去走動,和認識的人到處逛逛!
“滴,何誌永艦長,檢測到您已經出現了太空適應性綜合症狀,依據《星際地球航行保障條例》你是否要接受腦電波治療?”
發出詢問聲音的是零號,在星際地球艦隊計劃提出來的開始,就有心理學家提出過這個問題。
在浸泡艙模式下,大家否定了很多的方案,最後張民升的腦電波療法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所謂的腦電波療法,就是利用對大腦活動的了解,模擬出適宜的腦電波,讓得了太空適應性綜合症狀的人,能夠通過大腦的自適應,徹底的排除調負麵的情緒。
原理很簡單,但是真的研究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
最後,從所有的實驗方案中,張民升選擇了一種。
“已經嚴重到不得不接受治療了嗎?”
何誌永也沒有逞強說自己沒事,點點頭後,立即在手邊彈出來的方框上點擊了確認鍵。
“何誌永艦長即將進行太空適應性綜合症治療,即將斷聯兩天,請相關人員立即交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