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大門,何誌永清晰的看見了在實驗室內部有一個巨大的環形空腔,本來應該密閉的空腔現在是半開的,因此他也能看到內部的情況。
環形空腔內有一個支撐平台,使用新的鈦合金製作,在平台上則是一個大概有一輛摩托車大小的縮比模型,上麵連接著各種管線。
“沒錯,裡麵那個就是縮比模型,我們正在把它裝在測試平台上。”
宋立全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因此主動的開口了,並且還貼心的解釋道:“這是總署獨有的真空空間環境測試平台,是兩個月前才批示建設的,就是為了測試曲率驅動引擎的各種縮比模型。”
“這我倒是聽周老提到過一嘴。”對於機密周懷仁可能不是太清楚,但是這些試驗設備的建設則是不用如此保密。
所以何誌永倒是從周懷仁那裡聽說過有這麼個試驗平台。
“那些管道則是因為縮比模型的輸出功率太小了,因此必須得人為的增加。”
這句話是鄭開玄說的,說話的同時還不斷的搖頭。
其實以他為代表的人認為應該直接按照“三步走”戰略完成曲率驅動裝置的建設,即建設較大的能夠運轉的縮比模型驗證,原型機驗證,最終完成體驗證這三步。
但是所裡更多的人,包括推行這個項目的何誌永本人這是朝向另一種“四步走”戰略,主張在前麵在加一個保險步驟,鄭開玄叫它“縮比模型的縮比模型試驗”。
現在正在進行的就是這一步,這個設備現在還需要連接外部設備增加功率。
他在這一點上其實不是很讚同,畢竟“三步走”可是他們組織研究的經驗概括!
“鄭老不必擔心,現在不同於以往,等到這個設備成功,驗證了理論之後,迭代的速度可是很快的。”
何誌永自然也知道這位老科學家內心的想法,因此在對方說開了之後也是急忙寬慰了一句。
但是他說的話也是現實,現在不同於以往,隻要這個小縮比模型能夠成功,依賴人工智能和高精度的大型自動化機床,過不了多久更大的縮比模型就能問世。
以往施行“三步走”是想在有限的資源下達到更好的效果,而現在則是不然,更高程度的自動化讓“四步走”速度能夠更快,效果能夠更好。
如此原因,何誌永又怎麼會不選用後者呢?
“測試也快開始了,腔體已經合攏了,我們去隔壁的控製室吧。”鄭開玄點點頭,表示已經知曉這些情況了,然後他沒有繼續在這個話題上延伸,轉而提示試驗快要開始了。
聽到他的提示,何誌永伸頭往實驗室裡一看,果然乘放在真空空間環境測試平台中的那個縮比模型現在已經徹底的被密閉在了腔體內部。
並且緊接著,整個地下試驗區都閃起了紅色的提示燈,幾人背後的那道門也開始緩緩的關閉。
“一切都準備就緒了!”宋立全微微一笑,轉身帶著何誌永就朝著控製室去了。
控製室就在試驗台的不遠處,直線距離也才大概70米,三人沒一會就到了。
這個試驗台的防護等級就和其他的地方完全不一樣了,包括整個地下試驗室的防護等級都很高,並且實驗室是和總署5號樓的地基位置是分離的。
除非整個實驗室直接被炸毀了,要不然任何失敗都不會危害到上方的建築物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