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零點能探測器(2 / 2)

交代好總署的事情後,何誌永在辦公室繪製了一種探測器的設計圖,然後火急火燎的就開車衝了過來。

從理論上看,真空中的零點能以粒子的形態出現,並不斷以微小的規模形成和消失。

在正常狀況下,真空中充滿著幾乎各種波長的粒子,如果這個時候使兩個不帶電的金屬薄盤緊緊靠在一起,較長的波長就會被排除出去。

接著,金屬盤外的其他波就會產生一種往往使它們相互聚攏的力,並且在這個過程中,金屬盤越靠近,兩者之間的吸引力就會越強。

就好像你拿兩個盤子對放在一起,隨著越來越靠近,兩個盤子之間的吸引力居然會越來越強,這種額外增強的力就是零點能存在的證據。

在人類曆史上,1996年,物理學家首次對這種卡西米爾猜想進行了測定。

何誌永要做的零點能環境測量器就是來源於這種原理。

由於兩個金屬薄盤靠近的過程中,長波會被排除出去,因此檢測被排除去的長波的狀況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體現出該地區零點能的分布情況。

並且如果采用一種連續采樣的方法,通過計算機構型,甚至還能測定在整個大環境中零點能的分布情況。

何誌永將自己的設計圖交給了向術濤,對方看到之後立即表示沒問題。

設計圖上隻有檢測零點能的設備的具體參數,向術濤要負責的就是生產以及和相關的專家溝通,然後將這個設備連接到計算機程序上。

沒錯,你以為工程6組就是隻是這麼幾十個人?

現在太空總署已經形成一種“流水線”話的基礎生產模式。

就像何誌永拿出一個設計草圖,工程組在生產的時候直接聯係到一些相關理論所涉及到的研究所,然後輔助修改優化。

現在很多科研所都有剩餘的研究力量,因此也不會占據本來的科研項目。

而且就匹配程序就更簡單了,這零點能探測器無非就是檢驗波長來判定周圍的環境。

直接套個軟件模型上去,修改其中的參數就行了。

在太空總署如今成熟和高效的生產模式下,何誌永所需要的大型零點能環境探測器在工程6組火力全開之下,4天時間就給肝出來了。

“何部長,這東西我們運到哪裡去?”向術濤指了指被放置在無塵櫃裡的長寬高皆為5米的設備,走到了何誌永的麵前。

“等會把他運到張衡號科研船上,現在這艘船正停靠在總署的航天基地裡。”

何誌永說話的聲音有些“嗡嗡”,全身裹著的防塵設備讓他很是無奈,不過索性對方聽得清他在說什麼。

“我已經提前聯係好了,張衡號科研船現在就歸我了,你帶上你們組的人,跟我走一趟!”

“我們?”向術濤整個人一懵,他們也要去?!

“沒錯,張衡號是現在為數不多還空著的科研船,它的外曝試驗平台是艙內式的,會在一定程度上遮擋探測器的工作,我們需要你臨時在上麵安裝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