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和人類迥然不同的文明形式,它所有的一切研究起來都讓人有一種莫名的興奮。
特彆是它們在蠻荒時代如何發展起來的文明,這個問題讓這位研究員做夢都在想。
水珂人也有大腦,並且容量比人類多300,所以它們的腦袋要更大。
展現在何誌永麵前的是一堵厚厚的隔離玻璃牆,玻璃牆後麵就是一具水珂人完整的解剖樣本。
“它們用來交流的器官就是這個,通過共振來形成聲波,然後用這個立耳的器官來收集。”
“這是它們的主鰭,在水裡生活時,它們會通過擺動鰭來進行移動,但是到了陸地上,藏在兩側的足就會伸出,為它們提供爬行能力。”
研究員研究水珂人也有一個月多了,對它們也逐漸的熟悉了起來。
何誌永也沒問為什麼他會知道的這麼清楚。
實驗嘛,躺在隔離室裡的那具標本,不可能這麼簡單的就直接拖出來殺了吧?
一些環境模擬還是很有必要的。
“還有,這些水珂人送來的時候,身上穿的“航天服”我們也進行了研究。”
一直跟在後麵的另一個研究員也開始了介紹的工作。
“那些“航天服”表麵像是鱗片一樣的東西,是用來排出水珂人產出的廢氣的,這種技術方法我覺的我們很有學習的必要。”
水珂人通過吸入氧氣和氫氣,氧氣負責保持細胞的活動,氫氣負責提供保持熱量。
沒錯,氧氣和氫氣混合後,極易引起爆炸。
水珂人就是利用這一點,讓多餘的氧氣和氫氣在它們的體內的“囔”內持續不斷的小爆炸,來提供必要的能量。
所以這種生物理論上來說,隻要有氧和氫,能夠存活很長時間。
當然,細胞因為不能攝取它所需要的能量,就是這個“很長時間”的極限。
但是經過人類的研究,至少超過了26天。
這個26天怎麼來到,彆問,問就是合理猜測!
躺著的水珂人標本:嗬嗬!
“單向的魚鱗航天服?”何誌永接過平板,饒有興趣的閱讀了一遍,等他看到最後,眼神也是一亮。
這種魚鱗服好啊!
存儲氧氣的結構不僅縮小分布到了全身,而且還通過各種的單向排氣結構,讓內部的多餘廢氣能夠及時的被排除。
因此,魚鱗服內至少要攜帶氧氣就行了!
以往的航天服,必須要用氫氧化鋰濾毒罐來吸收二氧化碳,這個罐體一般就在航天服的維生設備內。
但是魚鱗服不一樣,它裡麵隻裝你需要的氣體,然後通過整個服裝內的擠壓結構排除呼出去的二氧化碳。
這還是研究員根據人類的情況改裝的結構。
按照原本水珂人的魚鱗服,根本不需要這麼多虛頭巴腦的。
裡麵直接放氧氣和氫氣,廢氣更是不用什麼設備排除,直接用它們自身的“鰓”來甄選。
但是人類沒有這個“鰓”,所有需要額外的增加這個結構。
“這種魚鱗航天服,不僅大大的減重,而且還能夠延長航天服的外出時間。”
這個研究員果然不愧是高學曆的人才,想東西的角度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