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屯長這個級別之後,雖說對斯拉夫人有特殊軍令,但再特殊也不可能準許你喝大了之後進行戰場指揮。
用荀諶的話來說,你自己喝酒拿命不當一回事,我們沒辦法管,但是你自己喝大了拿士卒的命也不當命,那就得上軍事法庭。
這話袁譚也沒辦法反駁,這是事實,但凡是需要動腦子的事情,喝大了之後,肯定不如喝大之前,問題在於斯拉夫人成天喝大。
以至於調研完畢之後的袁譚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畢竟荀諶說的很有道理,指戰員必須清醒,士卒按說也需要清醒,但鑑於東歐的現實情況,以及斯拉夫人比較特殊的體質,荀諶也就懶得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了,大家開心就好。
有一說一,斯拉夫人喝酒之後戰鬥力確實更強,頂個無畏天賦什麼的並不是說笑,而且斯拉夫人酒喝多之後,其專屬軍團的成型也更有效率。
以前袁譚一直不理解為什麼斯拉夫這種沒有開化的野人,能搞出來斯拉夫重斧兵這種奇怪的軍團,後來才知道,將普通斧頭依託精銳天賦放大到車輪這麼大,並且具備等同於同樣大小斧頭的傷害,就是因為某位斯拉夫人喝大時候,腦子一暈,福至心靈,就搞出來了。
有一說一,擬態凝形這天賦在一定程度上是具備意誌導出效果的,斯拉夫人能在三大蠻子之中站穩,就是靠著這一手。
大多數斯拉夫人練別的天賦可能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但練重斧兵的擬態凝形天賦和重武器粉碎打擊天賦,獲取戰斧擴大的能力和戰斧傷口撕裂能力,可能隻需要在身體素質達標之後狠狠的喝一個冬天的酒,然後在喝大了之後跟著練一練就好了。
至於這倆天賦的熔煉,按照老斯拉夫人的說法,就是狠狠的喝一缸酒,提著一把小斧子,在開春,和因為氣溫回暖甦醒過來,但已經飢腸轆轆,卻還有三百斤的黑熊正麵無閃避互毆,打贏了就能熔煉起碼一個。
聽起來很離譜,但據說打贏的都熔煉了,當然荀諶懷疑是倖存者偏差,禁止了這種行為,畢竟能乾這種事情,敢乾這種事情的,那放軍隊裡麵可都是骨乾啊!
總之對於斯拉夫人來說,有酒喝就行,當屯長酒水被嚴重控製,戰場期間還不準喝酒,那為啥要當屯長,所以不少的斯拉夫人都蹲在一線。
了解了這點之後,袁譚也很無奈,他還找一些優秀的百夫長進行了交談,但除了少部分聽勸願意放棄喝酒,晉升為屯長,大部分都放棄屯長,選擇繼續喝酒。
至於晉升的那些人,有大部分也因為後麵看手下百夫噸噸噸,自己不能噸噸噸,或是不尊將令在戰場上狠狠的喝酒,或是受不了,直接退職回去繼續當百夫長。
袁譚對此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確定不是自家老人排擠,也就隻能這樣了,當然沒事還是會努力給斯拉夫人宣貫想要當將軍就要頭腦清醒,想要頭腦清醒就要少喝酒。
然而沒用,完全沒用,不入腦,絕大多數的斯拉夫人都是在為了喝酒的時候,腦子會非常靈活,喝完酒之後,腦子麻了,力量增加,勇氣增加,戰鬥力增加。
斯拉夫人能準許在戰前來一瓶就是因為他們用事實證明了,喝酒之後他們更能打,真正的悍不畏死,就跟被上了無畏天賦一樣,根本不怕戰損,凶殘的不行。
這就沒辦法了,到現在袁家上下的將校都知道這一點,斯拉夫人也知道這一點,但袁家將校是覺得這樣也好,斯拉夫人覺得是酒是真的好……
於是雙方都很滿意,這件事也就這麼一直運行了下去,甚至一些愛喝酒的老兵也加入了斯拉夫人的隊伍,更進一步的加強了雙方的聯係,非常之和諧,甚至比凱爾特人在袁家麾下還要和諧。
沒辦法,凱爾特人是一個真正有著完整文明,甚至擁有自身宗教體係的部族,被袁家在最困難的時候收編了,確實是很感激,但當袁家要同化他們的,他們自然而然的就會生出牴觸心理。
畢竟在他們看來袁家也不算強大,被羅馬錘過的他們曾經強大,現在雖說落魄了,袁家也應該拿出盟友的態度對待他們,而不應該吞併他們。
這其實才是之前袁家和凱爾特人最大的分歧,後麵斯蒂娜站在袁家的立場上徹底擊潰了凱爾特人最後的驕傲,才算是勉強解決了。
可實際上哪怕是到現在,一些年紀較大的凱爾特人依舊會懷念他們占據大不列顛,占據羅馬北部時的鼎盛時代,隻是現在沒人繼承這些東西,年輕一代都去追隨袁家了。
故而嘴上說一說,袁譚這邊也不會太過關注,可要是在政策層麵和袁家進行對抗,那袁譚下手的時候也絕對不會客氣。
想要建立一個足夠純粹的文化圈,那麼一些融入進來的外族,必然會經歷滅其史,隻有滅其史才能亡其族,隻有亡其族,才能化其民。
斯拉夫人被各大世家稱之為天上掉餡餅,就是因為斯拉夫人沒有文字,沒有文明,也沒有歷史,但因為東歐的環境,擁有了野蠻的身軀,屬於最好同化的民族。
袁家的封國能這麼快建起來,斯拉夫人的貢獻至關重要,少了斯拉夫人的玩命,袁家現在的大軍恐怕都被羅馬人打空了,兩百萬人出二十萬兵馬和五百萬人出二十萬人馬的難度可是兩碼事。
前者十抽一,能保證內部不亂的從古至今屈指可數,而後者隻要不是太差勁,有完整的社會組織結構,就能運行下去。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袁家最高層的那些人一直在努力拉攏斯拉夫人,將東歐一個又一個的部落同化到自家的勢力之中,成為自己的一份子。
「人手已經清點完畢,正規戍衛,一萬,斯拉夫民兵三萬,預計到達目的地需要十二天,據甘家人觀察,在回返的時候,可能會遭遇到暴風雪。」高柔帶著調兵所需要的物資來文氏這邊簽發,沒辦法袁譚沒在,袁氏所有需要用印的文書,都需要文氏簽發。
這點聽起來離譜,但實際上純屬延續了漢朝的傳統,而且相比於袁家那些族老,袁譚也更信任文氏,再說有荀諶、高柔、辛毗、閻圃等人,做出方案,文氏隻需要蓋印,除非是這幾個人相互衝突,且不言這種事情的概率有多低,就算真發生了,文氏隨便選一個就行了。
按照袁譚的話來說就是,這群人已經夠優秀了,真要是相互衝突,拿不定方案,那肯定各有各的短板,也各有各的優勢,且無法規避和說服,所以隨便選一個就行了。
因為真遇到那種情況,就算他袁譚在這裡,也分辨不出來哪個更好,所以還是儘快選一個直接執行,最起碼能占個先手,再不濟也比磨蹭著好,當斷則斷。
文氏堅定的執行這一點,但凡是高柔這個遠方親戚拿來的文書,隻要表示眾人已經做好了計劃,兼顧了所有人的想法,她就做好備案,直接蓋印,然後等月底召集所有人確定。
至於這群人相互衝突的提案,至今為止隻有一個,就是當時萬靈開智那段時間袁家的激進派提議發展和控製妖族,進一步推進思想鋼印技術,雙方罵的非常厲害,文氏也不知道該怎麼選人,然後用司馬懿那兩枚銅錢擲硬幣,擲出來一個雙否,於是否決了激進派。
從某個角度講,這也算是躲過了一劫,外加文氏找到了正確的解題思路。
休息休息
【麻煩您動動手指,把本網站分享到Facebook臉書,這樣我們能堅持運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