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再年輕十年就好了(1 / 2)

三萬年以後 肥包 1048 字 2023-05-20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老大爺年歲老了的緣故,動手能力可能為零,但經驗可是實打實的豐富,他隻需要往工廠那一站,就是一根定海神針。

動手的小年輕多的是,遠的不說,起碼我不是我就屬於專家級別的。

這網名是老大爺的木工人才,韓宇內心是絕對承認了,就看接下來的微信聊天裏,我不是我和莫波能不能帶起節奏來。

老大爺說起自己的往事,他就想著要從頭說起,大概是我不是我和莫波對老大爺都很有意思,耐心也就跟著自己的興趣興起來。

老大爺說:在他家院內有一座木亭,三間瓦房,一條老狗,幾隻山雞,餘下便是四處堆放的木條、木板。他平常吧,有些糟蹋,常常是一頭亂發,一臉淳樸,嘴裏是一支煙,一杯茶,這窮苦模樣,就是一整天。

他家在十裏堡鎮靳各寨村,村裏人都叫他老李。老李今年72歲,最拿手的是“瞎掰”。此“瞎掰”非彼瞎掰,也叫“魯班枕”,是過去木匠的看家本事。

一塊硬木板,不用一根釘子,也不能拚接,隻是通過鋸、鑿、刨等手法製作。完成後用手掰開,就是一個能折疊的小板凳。傳說過去的木匠學徒,必須學會魯班枕才能出師。

做“瞎掰”的木頭不能有疤裂,最好是老木頭。如果是新木頭,則需用鹽水煮上72小時,把木頭中的水分擠出來,再陰乾後才不會開裂、變形。

用鉛筆在木板上畫線時,木匠要把平麵的方格想象出立體的樣子。沿著方格交錯地摳出三角形,隻要足夠精確,木板就能折疊起來,就像十指交叉的樣子。

製作時,必須全神貫注,隻要稍有疏忽,哪怕隻錯了一鑿子,整塊木板就會報廢。

要是他玩視頻網站,就會知道一些和他相仿的民間藝人製作魯班枕的過程被傳到網上,頻頻引人驚歎。其中最出名的一位山東藝人王德文,被不少網友稱作“當代魯班”。可惜老李至今沒有接觸過視頻網站。

老李從前拜過師,做“瞎掰”卻是自學成才。兒時,他在姥姥家見過這個稀奇玩意兒,一見就迷上了。可這項手藝在當地失傳已久,怎麽做,他隻能自己琢磨。沒有鑿子,就用家裏的鐵勺。沒有鋸子,就從廢品站淘來半截鋸條。木工活講究心無旁騖,做起工來哪知晝夜。研究了一天一夜,他還原了“瞎掰”的製作手藝。

那時還是1966年,“瞎掰”的手藝僅限於自娛自樂。直到2005年,當時的密雲縣文化館館長突然找上門。他這才知道,自己竟是全縣唯一會做“瞎掰”的木匠。在縣裏文化部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瞎掰”傳統技藝被列入市級非遺,老李作為這項技藝的傳承人,也申請了國家專利。

不止“瞎掰”,榫卯的手藝老李也沒落下。他家院子裏杵著一間結構複雜的六角亭,全憑榫卯搭建,從亭下向上望去,繁複的梁架層層疊疊。這也是老李閒來無事時的作品。

據他說,他搭建六角亭的榫卯技法還是來自紅螺寺。1972年,他曾參與拆除紅螺寺大雄寶殿。儘管心裏不是滋味,但拆除過程中,每一處木架結構他都牢牢記住了。憑借那時邊拆邊學的積累,他能全憑榫卯,搭出結構精巧又穩如磐石的六角亭。

說到此處,不但是我不是我和莫波雙眼放光,就連一直靜若處子,坐收漁利的韓宇都忍不住拍著大腿,喊一聲:這人,老子要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