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美麗國一門心思研究了不少武器,其中的一些曾被應用於戰場上,像被投放在小日子國的兩枚原子彈,和李梅火攻中投放在東J的凝固汽油彈,都具備極強的威力,造成了大量傷亡。
像核武器和凝固汽油彈這樣具有極強殺傷力的武器,一旦在戰爭中投放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很大程度上,都會對平民造成傷害,因此最近幾十年,聯合國對於核武器等比較缺德的武器,進行了限製研究和發展的規定。
既然在明麵上不能研究核武器了,那麽就需要研究出一些新式具有高威力的替代武器,來填補不能使用核武器的空白,鑽地彈也就是這一時期在美麗國誕生的。
事實上,這種說法也並不算準確,最早的鑽地彈由DE國研製生產,它對應的場景就是譬如地下堡壘、堅固工事、防空洞等等,這類建築的設計初衷,就是防止被炸彈襲擊,本身就具有極強的防禦性,再加上被修建在地下較深的地方,一般情況下,普通的炸彈打擊強度根本不夠。
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裏,很多國家為了對付DE國,在現有技術基礎上,研製出了一款高腳櫃炸彈,這就是後來被美麗國廣泛使用的鑽地彈的原型。
一般情況下,鑽地彈分為戰鬥部和載體兩個關鍵區域,戰鬥部就是常規的爆炸裝置,包含彈頭、炸藥、引信這樣的常規模塊;而載體則是火箭、航空炸彈彈體、巡航導彈彈體這樣的裝置,當與戰鬥部配合時,可以將其運送到指定區域或者高度,從而引發爆炸、產生威力。
這樣的布局,可以幫助鑽地彈發揮出重要的效果,比如可以在勢能的幫助下,以高速度將炸彈釘入地下,同時還要保證在碰觸到地麵的那一瞬間先不要爆炸。
不過想要精確製導,這些還遠遠不夠,最重要的是導彈上的控製功能,這是可以達到精確時間爆炸的關鍵因素,由導彈上安裝的裝置來精準控製爆炸時間,才能達到精準打擊目的。
事實上,鑽地彈雖然原理聽起來不難,但在實際製造上卻是相當講究,要考慮方方麵麵的因素,比如材料強度、鑽地器的結構和配套的引控係統以及目標地層結構等,不過最終美麗國還是研製出了比較完善的成品,並且還一次性研製出了兩套不同的鑽地彈——“碉堡克星”和“炸彈之祖”。
鑽地彈威力究竟如何?
“碉堡克星”又被稱為GBU28,它的威力基本上達到了前文所說的各類轟炸需求。
舉個例子,當攜帶“碉堡克星”的戰鬥機飛到1萬米高空時,其被投入地麵後爆發的威力,相當於64.5公斤TNT炸藥,並且可以穿透6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層,這種衝擊感,基本上已經打破了人們的認知。..
然而“碉堡克星”竟然還不是最厲害的,在“炸彈之祖”麵前,“碉堡克星”也不過是個弟弟。
相比較碉堡克星的不到8噸重量,炸彈之祖竟然超過了13.6噸,是個名副其實的大塊頭。
此外在彈頭設計上,“炸彈之祖”采用了更為流暢堅固的圓柱狀彈頭,這使得他的穿透力加倍,在同等條件下,“炸彈之祖”可以穿透40米混凝土層,爆炸威力更是等同於400公斤TNT炸藥。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美麗國又在現有鑽地彈基礎上,發明了超級加強款,鑽地深度更是可突破60米混凝土層,爆炸當量相當於ELS國“炸彈之父”的3倍以上,然而這種超級武器的發明,並不僅僅用來打擊地下工事,而是在戰爭中讓更多的平民受到傷害,犯下了滔天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