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宇踏入博物館之前,有兩件古物件,愛不釋手的。
一是玄鳥紋,也叫鳳鳥紋,是商代中晚期青銅器上最常見,也最為尊崇的紋樣。
一是金文字體的“字坊”。“字坊”,它采用了金文中“字”的字形建造而成。
兩件古物件,把文字曆史描繪出濃重的曆史底蘊。
韓宇來到博物館門口,推開玻璃門,正待繼續前行,被緊跟著自己屁股的小團攔住。
“主人,曆史長河太長了,靠人的腳力流程,你還不得花費幾年時間才觀賞得完?”小團說。
“你有更好的辦法?”
小團把韓宇引領到博物館的另一處入口,入口旁邊搭著一間頗有科技氣味的小屋子,與博物館的古色古香,十分不搭。
“這黑屋有點突兀啊!”
小團點頭說:“確實是不屬於曆史文字的產品,但為了方便遊客快速瀏覽,我在偏廳打造這座列車,也是屬於無奈的。”
“主人,您先上車,車速雖快,但勝在這是屬於遊戲,遊戲裏的人,是不會錯過任何風景和細節的。”
韓宇沒有拒絕小團的好意,在曆史長河裏,自己猶如滄海之一粟,翻不起任何波浪。
以微小的姿態,觀看博大精深的曆史文化,唯有靠時速來推進,才算得上是來得及。
華夏上下五千年曆史,哦,應該再外加三萬年,在這漫長的時間裏,用長度來換算時間,恐怕能繞著地球轉幾百圈了吧。
列車無聲啟航,兩麵風景快速掠過,韓宇腦子裏的影像也跟著高速切換,但如同小團所承諾的:速度雖快,但腦子響應速度更快,沒把風景錯失。
列車正在進入主體館。
主體館的乾道兩側,是由28片銅質甲骨片組成的碑林,隱含了殷商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兩種元素——甲骨文和青銅器。
如果說博物館外邊是大氣恢宏,那麽進入博物館後也不失讓人讚歎之處。
列車進入博物館。
四周牆壁上的文字隨機選自《康熙字典》,體現了漢字的博大精深。
繼續前行就進入序廳。讓韓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巨大的透光穹頂和四麵浮雕。
序廳上麵是圓拱形玻璃屋頂,即天圓,大廳方形,即地方。
周圍那些小燈,則代表著星星。陽光照耀下,四麵的浮雕上,都是斑駁陸離的倩影,仿佛時空的痕跡,又好像是星宿星座。隨著日光光線的轉移,大廳裏出現了時光流溯的景象。
序廳中央,展現在眼前是三幅巨大的浮雕,其實身後還有一塊,隻不過不像其他三塊一樣是落地浮雕,而是半部懸掛的樣式,為了讓出入口。
北麵表現中國文字載體發展史。最上麵的是史前陶文,往下依次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最下方是書寫在紙張上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反映了漢字從陶器刻畫、甲骨契鏤、到鑄於銅、勒於石,最終發展到紙張書寫的曆程。
南麵浮雕表現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體係的文字。
西麵浮雕集中表現各少數民族文字,選擇主要是少數民族裏比較典型的吉祥話語。有蒙文、藏文、維文、壯文。還有一些現在不再使用的少數民族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