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恩科(2 / 2)

關與君心下歎息,這還用想?

大雍立國至今有三十年曆史嗎?以每三年開一次科舉正科來看,科舉取士不會超過十次。

雖然每次的進士有三百名,但並不是所有的進士都有官做,去發光發熱的。

進士也有三六九等,分為:一甲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與三甲同進士出身。

一甲就是俗稱的狀元、榜眼、探花,加上二甲頭名傳臚,他們倒是直接可以從翰林院正七品官做起,運氣好的成為天子近臣,運氣不好的編一輩子書都有可能。

但二甲其他人,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們沒有資格直接進入翰林院,還得考試去獲得“庶吉士”的身份;然後再考核,才能獲得前四名的待遇,去做翰林院編修或者其他地方任職的機會。

可是他們比起三甲,還是幸運許多;同進士出身們,就好像現代考研時碰到的“同等學力”,無法將他們平等的和本科出身的學子看待。

雖然如此,可曆史上二甲與三甲進士出身的偉人們不勝枚舉,一甲也多的是官場上泯然眾人的“精英”;成績絕不是最終評判能力的唯一標準。

可是問題就在於,朝中有多少要職是這些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學子在擔任?

寒隱初也開始逐漸回過味來,怪不得選不到心儀的人才,哪有從海裡釣王八的呢?

“……聖上,不過是兩個侍郎之位,讓出來便是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合適的時機到來,褫奪官位便是了。

我們可以借‘清查細作"的名義,為恩科取士出來的人才們騰出一批合適的位置,培養為忠於朝廷與聖上的可用之才。

侍郎可是正二品,哪個世家大族得到這個位置,聖上即使清理掉一批該家族朝中不作為的小官,家主也不會說什麼的……”

寒隱初聽得眼神逐漸放光,這個關與君,總是會給他意想不到的驚喜啊……

“你,方才說的那什麼‘恩科",繼續。”

關與君看出來了,他寒隱初雖然麵上不顯,但是眼神中流露出了自己上高數課時的那種“假裝明白”的無力、蒼白與緊張。

但鑒於人家是帝王,壓根不存在後兩種情緒,而且極少外泄其他“有損帝王威儀”的情緒,所以關與君的解釋裡,就帶上了些科普的性質。

“聖上您方才所說的‘三年一次的科舉"呢,就是正科,讀書人需要一一經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才有機會成為‘天子門生";

而恩科呢,就是除正科之外,再次由禮部主持的全國性重大考試,適逢皇帝的登基大典或是您的生日啊這種節慶,就可以加開的科舉,舉行鄉試、會試。

這不正逢太後壽誕嘛,您說是不是趕巧了呢!天意如此啊!”關與君笑嗬嗬的答道。

總的來說直到明清之前,科舉考試都是“惠而不費”的,可是後來卻逐漸變了味,有些“費而不惠”了起來——

“唐代時還有一種很廣泛的‘製科",‘進士科"就是其中一種,耳熟能詳的還有一科叫做‘明經科",隻不過現在……”

關與君及時的閉了嘴,現在中央皇權還沒有到太集中的地步,甚至可能還沒有隻設置“進士”一科,更沒有八股取士、文字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自己要不要現在試著,改變一下曆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