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近年來風調雨順,糧食卻每每欠收,連帶湖廣軍士的口糧都需向鄰縣挪借,士紳世家更無一人挺身而出;
今本知縣忽然接到上諭,瓦剌又在北境蠢蠢欲動,需做戰續準備及時囤積糧草,我等百姓更應軍民一心,相知相恤,共同抵禦外侮。
況且,設兵用以衛民,繳納賦稅以養兵,古今同理。汝等藉兵丁之力以保疆土,安能忍心坐視其忍饑挨餓,卻沒有一絲惻隱之心?
聽聞某一邊境小縣急公好義,紛紛如數繳納錢糧,甚至捐出盈餘米糧來供養前線,僅自留少數口糧誓與前線戰士共存亡;小縣尚且如此,而我嶽陽大縣卻還蒙臨縣挪借口糧,實在是自愧弗如!
挪借米糧雖解得了一時軍備所需糧食的燃眉之急,但不代表大家的拖欠糧米可以不繳,難道一定要等衙役上門催征,諸位再落個負隅頑抗的抗稅之名嗎?屆時不僅嶽陽縣麵上無光,諸位也會背負罵名。
是否選擇身負罵名,還請各位思之慎之。
本官上任月旬有餘,知曉本縣征收糧米每石的損耗為一鬥,甚至於此等損耗再尋常不過;可是今上宅心仁厚,特命我等不許盤剝百姓,所以本知縣特從寬處理:
凡本縣百姓繳納本年糧米,一鬥隻收損耗五合,每石隻收損耗米五升;納舊年米糧,一鬥僅收損耗三合,每石收損耗三升。此舉隻為收取足夠供應糧道、養廉以及所需消耗費用,本知縣分毫不染。
諸位當體諒本知縣“減耗”的為民之心,將應納新舊糧米,全數繳納完成,這樣不僅軍營將士能享飽食之樂,本知縣亦十分感謝士紳百姓之恩賜。
可倘若汝等依舊不通情理,不能明辨是非,仍舊抗繳錢糧,本知縣自當照舊按照一鬥的損耗征收,惟有嚴刑峻法,才能對付得了汝等頑劣士紳百姓。
諸位切莫以為汝等是在這對抗本官,其實你們是在與“朝廷法度”相對抗!
舉人、貢生、監生、生員,皆受百姓所仰望,可卻偏偏帶頭拖欠錢糧,抗繳拒捐,所受懲罰自當比普通百姓更重;本知縣知道,諸位百姓抗繳錢糧的畏懼在於那等豪強土棍、土司衙役,本知縣在此跟諸位承諾:一視同仁,絕不姑息!
如不按期繳納米糧,仕紳則呈文參奏彈劾,舉人、生員則提請學道褫奪功名;奸棍、蠹役,則依律法囚禁,刁頑者立即杖斃!而其名下應繳納之糧米,即使家破身亡,亦要如數追繳,切莫到時將後悔莫及矣!
本官愚鈍,忝居知縣高位,有移風易俗教化人心之責,與士紳百姓痛癢相關、休戚相共;本縣願為百姓謀安居樂業,立淳樸良善之風。
繳賦納糧,乃分所當為之事,本縣並非有意苛求百姓。難道汝等皆是木石心腸,不肯稍聽本知縣良言相勸嗎?
汝等士紳百姓,請試著於深夜或黎明之時仔細思量,必能體諒本縣愛民、護民之心,不負本縣殷殷期望,本縣在此感激不儘,翹首以盼……
鬥笠下的寒隱初念完,心下稍霽,嶽奇還是有點本事的,知道拿北境的事兒說事,
實際上他這麼說也無可厚非,畢竟北境大衝突沒有,小衝突不斷,時常會有點流血事件的發生。他這麼說,倒也不為過……
而且還對不願交錢納糧的百姓們曉以大義,將真正壞事的士紳和蠹吏擺在明麵上……
這章借用素材較多:故事:土豪劣紳勾結官府抗繳錢糧,藍知縣打擊豪強嚴懲惡吏-今日頭條()
也是前幾章提到的“潮陽”靈感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