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陳平的算計(1 / 2)

張開地看出了自己孫子的迷茫了,小聖賢莊是最好的選擇,但是他的孫子他了解,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想著如何複仇以及複國,但儒家已經站對秦國,他們也不會收下這樣的張良,但張開地還是希望張良能去小聖賢莊,他不希望繼承張家未來的張良帶著複仇生活。

“良兒,韓國滅國之後不要想著如何複國和複仇,有些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天下歸秦乃是大勢所趨,但是隻要你在張家就不會斷,去小聖賢莊完成作為張家的使命,讓張家正式加入儒家。”張開地眼神帶著期盼的看著張良。

被攻占地方的百姓快速認同秦國的管理讓張開地明白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秦國會善待韓國的百姓,他們張家五世相韓,他先後輔佐韓昭侯、韓宣惠王、韓襄王三代君主,他的兒子張平輔佐了韓釐王、韓桓惠王,他們在位的時候儘心儘力的幫助韓王鞏固統治,維護家族的利益,但唯獨忘記了韓國的百姓,他們張家和韓王以權術駕馭大臣,製衡朝堂,雖然儘力維持著朝堂的吏治,但並沒有做出一件有利於百姓的實事。

正是因為韓國的百姓被壓迫的太久了,秦國給予了他們應有的東西,他們才會快速認同秦國,所以張開地在這一刻明白了子遊為什麽說他們張家不是真正的儒家弟子了,儒家的目標是治理天下萬民,他們以萬民為主,而不是任何一國的王室,他明白了,但是自己的孫子還不明白。

看著眼中帶著倔強的張良,張良反駁的話還沒說來的時候,張開地的巴掌落在了張良的臉上,響亮的巴掌聲響徹了整個房間,張良不可思議的看著張開地。

“良兒,平時對你的教育是效忠韓王室,幫助韓王統治百姓,這是我們張家的信念,但是這不是儒家的理想,儒家的目標是治理天下萬民,讓萬民活的更好,所以子遊先生說我們還不是儒家弟子,張家不欠韓王室,但是欠韓國的百姓,所以不要想著複仇了,去小聖賢莊吧,這封信你交給伏念先生,他會收下伱的。”張開地將一封信拿了出來。

或許是張開地的巴掌,亦或者是張開地的話,讓張良清醒了些許,張良接下了這封信,看到張良接下了信,張開地揮了揮手示意張良帶著張家的人和物秘密離開,趁著現在秦軍還沒對新鄭進行合圍。

此時韓國派出去求援的特使們也一個個都被趕了回去,尤其是楚國。

楚國看到韓國即將被滅,快速的撕破了盟約,迅速占領了割讓給韓國的地盤,楚國乾出這樣無恥的事情其他國家也是見怪不怪了,雖著這些地方韓國已經答應交給魏國,但是一切都還沒有商定好,廉頗想要重新攻下這些地方,但是兵力已經不能和項燕對抗隻能固守割讓給魏國的地方,防止項燕摟草打兔子,在攻打他們。

但是項燕明顯沒有這個想法,隻是想著趁韓國沒有反應能力拿回這些地方。

而魏國原本是準備讓人接替廉頗,再讓廉頗帶人去支援一下韓國,看看能不能渾水摸魚一把,撈撈好處,但是南陽降秦的消息傳來之後,魏王直接擺了擺手示意各玩各的吧,幫不起,現在秦國前後三十七萬大軍,他們要去幫忙秦國沒準順手給他們都滅了。

趙國,李牧原本是準備上書給趙王,闡述一下唇亡齒寒的道理,和魏國聯手救下韓國,但是也因為南陽降秦的事情放下了這個想法,哪怕趙王和魏王都答應了,他們整頓兵馬糧草的時間,韓國早就沒有了,在他看來王翦打衛莊是隨隨便便,如果王翦不是為了降低損失,直接二十萬大軍壓上,衛莊那點人直接就沒了。

燕國表示沒我的事情,我正在想著怎麽再乾一波趙國,找找場子,而齊國作為秦國的忠實盟友,加上多年不修武備,空有大國的外表,但是沒有絲毫大國的威懾,這種事情他看都不會看,而齊王建現在正在小聖賢莊和伏念探討儒家學問。

韓國已經陷入了死地,此時韓王安正在後宮內不斷的打砸著什麽東西,隨著一封衛莊戰敗,生死不知的消息傳來,韓王安直接昏死了過去,一時間整個韓王宮亂作一團,幸好張開地在關鍵時候又站了出來,派人收攏兵卒,戒嚴整個新鄭,迎接接下來的秦國大軍。

王翦和白亦非、楊端和、馮毋擇兩路大軍都在快速的朝著新鄭匯合,生怕放走一個權貴,這些天抄家弄出來的錢財,讓這些人徹底明白了韓國的權貴到底多有錢了,而且子遊答應他們他們能夠弄出來多少錢,到最後最少有兩成會當做賞賜,賞賜給大軍,所以他們現在一個個盯死了新鄭中的權貴,一個都不可能放走。

而子遊這個統帥,現在正在聽一個年輕人吹牛逼,而且時不時的還鼓掌,在酒樓或者鬨市中高聲談論國家政策或者各國征戰來展示自己的才識,這是一種很普遍的事情,當初的商鞅、蘇秦、張儀等等不少名臣都是靠著這個方法引起朝堂注意,從而一步登天。

“韓國被滅乃是注定的,秦國要想東出必須拿下韓國,韓國為四戰之地,對於韓國來說是不幸,國力衰敗,四周都是強國,注定隻有任人宰割,但是秦國不同,拿下韓國意味著秦國有了東出之路,韓國注定為秦國的橋頭堡,無論是哪個國家想要爭奪天下,韓國都是第一目標。”青年站在高台上高談闊論。

子遊不由得鼓起了掌,敢在南陽說韓國被滅是注定的這份膽氣足以,雖然南陽降秦,但是這些百姓心中的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呢,四周百姓雖然也細細鬆鬆的鼓掌,但眼神明顯不正常。

“再說,秦國為何能一統天下,先前的國力和軍隊不用再說,就說近些年秦國的政策,宗室外放,在鄉野曆練,是為了讓宗室子弟更好的明白百姓需要什麽,更能穩定民心,儒家弟子的大量的外出遊曆,借各國之地來培養儒家弟子,等到他們學有所成再回秦國中下官吏鍛煉,以達到快速接手韓國內政,從而徹底穩定韓國,一步三算,這種能力秦國的王師子遊先生,真乃神人,算無遺策名至實歸。”青年繼續說道

“這王師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