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院不自覺地攥緊了雙手:可惡,竟然讓這兩個臭小子躲過一劫。
看到監院身形逐漸僵硬,臉色越發難看,兩師兄弟內心竊笑不語。
某師弟:嘿嘿,想當年,我們師兄弟搞宮鬥的時候,你丫還不知道在哪裡吃屎呢,隨即又疑惑師兄的這首青詞聽起來怎麼有點耳熟。
某師兄:臥槽、好險,幸好去年被師父逼著做了幾首青詞,現在拿來東拚西湊正好得一首新的,嘿嘿。
完全沒想到某人竟敢如此膽大包天忽悠上天的監院,還以為他們是早有準備,一下子沒了陰人的興致,皺著眉頭開始思量起如何收場來:這次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接下來怎麼應對好呢?
後麵監院再也沒出什麼幺蛾子,儀式順順利利地完成。
待到儀式結束,兩位師兄弟便自行上前見過同知大人。
因為法事做得順當和完美,張同知頗為滿意,便笑問道:“監院,不知這兩位道長怎麼稱呼?”
監院忙起身,似乎要回答,卻像是被嗆到了似的,突然一陣咳嗽。
顯而易見,監院不想給同知大人介紹這兩個白嫖怪,但人家可不慣著他。
兩師兄弟也不管監院在一邊咳得撕心裂肺,徑直上前拱手作揖:“貧道三清山無為道人、鬆雪道人有禮了。”
“原來是三清山的道長,晉中失禮了。”聽見是三清山來的道人,張同知立刻起身回禮。
張同知為何如此禮遇三清山的道人呢?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提三清山的來頭。
傳聞:三清山,永嘉道首,桃水出焉,西流注於流沙,其上多白虎、白玉。有獸焉,其狀如豹,有鳥焉,其狀如鳳,有魚焉,泣生珠玉。
天下道觀皆出自永樂宮,永樂宮主即國師,國師篤學博聞,主掌永嘉天文地理、善占卜、能祭祀通神;而永樂宮來自三清山,國師便是三清山派遣出山、主掌永嘉修道之人。
神秘的三清山不是一般人能踏足的,自三清山而來的道人即是所謂的山門弟子,天然就比其他道人高一輩。
永嘉道觀的每一位觀主都是山門弟子,而觀主自己收的弟子卻不屬於山門弟子。
監院作為長青觀主的弟子,從輩分上來說就低了那對師兄弟一輩,但他居然敢暗算山門弟子,不知道是年紀大了拎不清,還是腦殼壞了。
或者說是因為那對師兄弟實在落魄至極,一點都不像是得道高人,也不像是去三清山鍍金的貴族公子,貴族公子是不會落魄到來長青觀揩油的。
監院不知不覺地就把他們當做了道觀的普通道人,以為自己可以隨意把捏呢。
張同知對此一無所知,還以為監院專門請了三清山的道人來做道場,可見自己倍有麵子,因此十分高興,給監院大大點了一個讚,又安排兩位道長也坐到自己身邊。
這下子,監院是有苦說不出,原本以為能讓這兩個無賴顏麵掃地的,沒想到他們居然得了同知大人的青睞,暫時隻能生生咽下這杯苦酒。
法事既然完畢,便是宣講大會。
講堂早已經搭好,聞道在族長帶領下,上前給諸位大人見禮,得到許可之後便登上高台,開始宣講。
聞道講一句,便有傳唱傳一句,官府特地安排了兩名嗓門大的公人輪流傳音,務必使得大家都聽得清清楚楚。
分彆講了稻穀和番薯、洋芋、玉蜀的種植流程,由育苗、移栽到施肥、田間管理,其間細節無一不細說,既有理有據,又條分縷析,可以說,聞道是傾囊相授。
聞香居高臨下,看著自家老實巴交的大哥由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到從容不迫、有條不紊,甚至有種“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儘長安花”的得意之情,一時百感交集。
出自《廣成集》。。
出自《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