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腦可塑性(2 / 2)

然而,單憑借一台腦電圖機是無法揭示腦科學的奧秘。

“需要很多錢啊。”林行知搖了搖頭,拋開對核磁共振設備的渴望,那玩意實在太貴了。

雖然他有一顆追求客觀事物內在本質的心,但並不想像唐媽一樣受製於人,他想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科研。

隨之而來的,就是金錢問題。

每一次采集腦電信號,都需要在電極和頭皮之間注入導電膏來提高電極與頭皮的接觸性能。

然而,導電膏的價格著實不便宜。

為了減少導電膏的使用,林行知去年暑假特意剪了個光頭,因此還被唐媽嘲諷了好幾個月。

不僅如此,林行知還打起了無需導電膏的乾電極的想法,嘗試使用鹽水浸泡。

但是,這類電極的信噪比還是遠低於通過導電膏導電的濕電極。

要想取代濕電極,林行知覺得隻能嘗試從材料學下手了。

沒錢,不說也罷。

最後,還是在唐媽的幫助下,弄到了一些成本不高的黑貨。

花了二十多分鐘,林行知終於將電極帽的頭皮阻抗達到要求。

熟悉的機械化流程走過,腦電圖也是正常的呈現在顯示器上。

常年的冥想訓練,林行知已稱得上資深冥想者了,比起初學者,他能很容易的進入冥想狀態。

隻是,這一次有些不同。

半個小時過去了,林行知並未體驗到正念冥想所帶來的「注意分離」的感覺。

林行知看了看顯示器上的腦電波圖。

“咦?”

那熟悉卻又未知的高壓單頻節律再一次出現,頻率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次,幾乎每個周期都能看見。

仔細的看完整個過程的腦電波圖,林行知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自己並非沒有體驗到「注意分離」的感覺,而是從某個時間段開始,他便一直處於「注意分離」的情況。

“難道我已經練到家了?”林行知不由得猜測。

關於這段高壓單頻節律的腦電波,林行知曾在各大論文數據庫中檢索過,也問過唐媽這個專業人士。

得到兩個推論;

1、大腦在有意識的學習過程中,會臨時形成一些神經網絡,以便整合認知與情感功能。在腦電波上會呈現出一種高振幅震蕩。也就是說,這是成年前大腦可塑性的一種潛在現象。

2、神經疾病引起的其他現象,也叫合並症。比如精神分裂症一般伴有邊緣性人格障礙。

當然,沒有正常人會覺得自己患有精神病。

冥想,又處於科學的邊界,論文上沒有這方麵的消息,也無法得出冥想有助於大腦可塑性的結論。

“任重道遠,或許我隻有一種病。”林行知在實驗記錄上敲出一個「窮」字……

Ps:關於男主角幼年的經曆,隻是為了加強某部分人設,不會有什麼狗血劇情,各位讀者大人彆過於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