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看了一眼查理:有道理。
“福布斯和迪恩都跟納德談過了,納德的意思是想聯合民主黨的候選人共同對付總統。”
肯尼思便問:“他沒有主動來找我嗎?”
“沒有。”查理搖頭。
肯尼思看著張文雅,“阿妮婭,你認為呢?”
“納德找過福布斯和迪恩,卻沒有來找你,他應該知道你勝出的概率比較高,你不會理睬他。”
肯尼思笑,“或許是。”
“他是真的想當總統嗎?”
“不知道,他應該明白沒有大party的支持,他很難得到足夠的選舉人票。”查理回答。
美國大選實際不是數普選票,而是計算選舉人票,“贏者通吃”,所以會出現普選票較多但選舉票不足半數的情況。
“而且他作為獨立候選人,隻能一個州一個州的去爭取候選資格,這對他來說太難了。他要收集到七十萬個簽名才能在所有的州都拿到候選人資格。”
“那民主黨可以讓他拿不到那麽多簽名。”
“是的,黨內也正在做這件事。但他已經拿到幾個州的候選人資格了,我擔心……”查理蹙眉,“民主黨的州不用擔心,但紅州和搖擺州……有點麻煩。”
民主黨鐵票州被稱為“藍州”,共和黨鐵票州被稱為“紅州”,兩黨鐵票州數量差不多,但因為民主黨拿下了人口大州加州和紐約州,選舉人票比較多。那麽大選的時候雙方都會去搶搖擺州,搖擺州中的人口大州佛州、賓州、俄亥俄州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
2000年小布希在佛州隻比戈爾多了537票,這也是戈爾鬨騰著想重新計票的最大原因;而納德在佛州得到了九萬多票,納德要是不參選,這九萬多張選票至少有五成流向戈爾,兩成流向小布希,那麽現在就是戈爾當總統了。
民主黨因此惱火萬分,在各州都在阻撓納德取得候選人資格。
納德想取得候選人資格,要按照各州的人口比例取得一定數量的支持簽名,然後遞交給各州的競選事務委員會裁決。
張文雅沉思片刻,“或許我可以跟他談談。”
肯尼思、弗蘭克、查理都看著她。
“我出麵最合適,我代表你,約翰。而我又不是你的幕僚或者下屬,不會惹怒納德。”
肯尼思心中一動:確實,她出麵最合適。
弗蘭克和查理隨後也想明白了,她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查理很快說:“我會跟納德的競選經理碰麵,讓納德的幕僚長聯係你的幕僚長。”
弗蘭克點頭。
這事就這麽定下來了。
*
會麵的時間尚未定下來,張文雅先拿了拉爾夫·納德的資料研究。
此人實際已經是第四次參加總統競選,當然前三次都輸了。2000年他拿到十萬張選票,在沒
有強大party支持的情況下確實很不得了了,他吸引的是那些中間派,厭煩民主、共和兩黨的那批人。這部分人——就算是四年前的十萬人好了——中間有一半是原本傾向民主黨的,這些人是張文雅誌在必得的選票。
另一半也要爭取,但不必花費什麽心思。
選民的絕大多數還是普通人,普通人想要的是什麽?無非是吃飽穿暖、有個住的地方,民主黨一向的政策都是比較關注普通人的生活質量的,共和黨則更關注中產及以上。從選民方麵來說,誰得到了中下層的支持,誰就能得到更多的選票。
想想創普怎麽贏了萊麗的?萊麗得到的是民主黨的基層選民的選票,普選票較多,然而選舉人票輸了,創普這個奇葩上了台。創普表麵上看是靠中部紅脖子贏了選舉,實際還是靠中產以上打贏了選戰。
想要滿足每一個階層不可能,必須有所取舍。
納德這個人也是有點本事在身上的,他出身中產,名校畢業,本科普林斯頓,之後又進了哈佛法學院,張文雅可以用哈佛校友的身份切入。他的理念也很有意思,認為兩個party都是美國的“禍害”,他要打破兩個party的固有壟斷。
他已經第四次參選,說明不管是不是想求出名,至少他還挺有毅力的。就是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這麽想的,如果是真心話,那麽這個人很有點理想主義。
理想主義不是壞事,理想主義者反而更好說服。
繁體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