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周後,波士頓,劍橋市,哈佛大學。
新生入學。
張文雅低調的辦理好了入學手續、遞交助學金申請表格,然後去分配的宿舍。
哈佛的學生宿舍都是一棟一棟小樓,一般都是四層,根據房間數量居住人數不等,男女宿舍分開,男多女少,是因為哈佛有個女子學院拉德克利夫,卡羅琳·肯尼思就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
張文雅的宿舍在其中一棟樓的二樓,走廊最東邊。
據埃莉諾說,住宿舍要住最靠邊的,最好住頂樓,住頂樓是因為沒有樓上吵鬨,住最靠邊是隻有一邊鄰居,總之要儘量減少噪音。
有道理。
埃莉諾還說,有很多記者想要采訪她和辦公室的其他同事,諾頓參議員嚴禁他們接觸媒體記者,不過實話說,禁不住。不過實話又說,張文雅在參議員辦公室也隻待了兩個月,不算太長時間,就算有人想“泄密”,也說不出什麽來。
張文雅覺得不妥,說不出什麽來往往就會瞎說,而隻要對方付出的代價足夠多,總會有人經受不住誘惑,對媒體記者開口的。
201宿舍裏已經住著一個女生,不過此時不在。她是去年秋季入學的,名叫蘇珊·福斯特,是一位糖業大亨的幼女,隻在宿舍占個位子,平時都住在校外自家公寓。
一張床上已經鋪好了床單,上麵散亂的放著幾件衣服、幾本書。
張文雅在空著的那張床上鋪好了床單,打開衣櫃,將自己的衣服掛起來。
蘇珊看起來不錯,沒有占用另外一半,看上去是個做事比較嚴謹認真的女孩。
兩張書桌,兩個書架,兩個衣櫃,一個帶淋浴的洗手間。
就還行吧。
哈佛宿舍申請是在交過占位費後遞交,可以選擇二人間還是多人間,多人間是老式宿舍,帶一個自習室,各有利弊吧。張文雅選的是二人間,單人間很少,根本搶不到。
當晚就住在宿舍,研究選課係統。
哈佛的選課係統非常複雜,有專業課(必修課)、選修課、通識課(又叫“核心課”),還有寫作課。大一大二都是通識教育,讓學生可以打好基礎。寫作課從大一就開始上,為的是將來寫論文不至於掉鏈子,教的是實用寫作。
寫作課沒有捷徑,就是要多讀多寫,寫多了就能拿分。
選課的麻煩之處是要計算學分,哈佛規定每個學期最少12學分最多18學分,但每門課的座位是有限的,先到先得,報滿了你可能隻能到下學期再上,或者換一個授課老師。
還有的課程可能這學期有下學期沒有(主要是授課老師的安排問題)、或是這學年有下學年沒有,所以最好儘早選課,先把大一大二的通識課學分拿下。
這個選課係統搞得她頭疼無比,她從來沒有經曆過這個。克裏斯的高中也是有必修和選修的,但她沒為他搞過,高中的選修課也不會有那麽多,頂多幾十門,而哈佛大學光是本科的通識教育就有180多門課!
想要順利從哈佛畢業,最少需要選三十二門課程,其中要求必須有六門通識教育課程,一門寫作課程,一門第二外語。
寫作必須要學,第二外語嘛,好像不允許國際生選擇母語?選個西班牙語吧,美國使用西班牙語的移民也很多。
通識教育分為六個大類,學生必須從每一個大類中選擇至少一門課程。
專業課大概十到十二門課程。
其他大概十二門左右選修課,選修課與通識課可以重疊,不過選修課非常多,一般也沒人選通識課當選修課。
有意思的是,核心課程中有一些跟中國有關的課程,比如《傳統中國的倫理和政治理論》、《儒家人文主義》,張文雅決定偷個懶,選修這些跟中國有關的課程。
另外還有“本科新生研討會”,是開學後兩三周內一係列的研討會,新生可以自由選擇參加,有非常多的有趣話題,比如“美國的公共醫療衛生政策”、“道德判斷的本質”、“怎樣讀中國的詩歌”、“什麽是大學,它的目的是什麽”、“美國的六十年代”、“人權”。
真的是豐富有趣,感覺一天劈成四十八小時都不夠用!
張文雅雙眼放光,得了選擇困難症。
平均一下,一年四門通識課,三門選修課,加上寫作和第二外語,那就是一年至少九門課,也是非常緊張的。
一學期十四周到十六周,要上至少五六門課,還有大量的課外閱讀,很多課程要求一周閱讀量二百頁,五門課就是一千頁!還有作業或是論文,趕作業到半夜十二點根本不是什麽稀罕事。她別說想在課餘做什麽了,就是能順利做完每天的閱讀和作業都很辛苦。
特別佩服那些還有精力練習體育的學生。
張文雅吃虧在國內沒有第二外語,而幾乎所有美國學生在高中就學過第二外語了,他們花在第二外語上的時間和精力會大大降低,他們可能隻需要上一個學期,考試拿了學分就不學了。
歹勢!
她準備花兩年時間學習西班牙語。
還有,哈佛校園很大,上課的教室也需要考慮,不然有可能趕不及去下一個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