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陽雨暈過去了。
夏軍攻營了。
右營的守將登時傻了眼,這可如何是好。
燕軍士氣已無,兵力又是夏軍的一半,這仗著實沒法打。
再者,如果柳陽雨不在這裏,右營守將或許還會拚死一戰,堅守右營。
可柳陽雨是太子,決不能落在夏軍的手中,不然必是舉國震動。
右營守將糾結了。
如果派人帶著柳陽雨逃離這裏,未必能成功啊。
大蠻國和扶餘國先後落在蕭逸的手中,使得蕭逸的騎兵是東洲第一,沒有之一。
一旦柳陽雨被夏軍追上,等於是害了柳陽雨。
一番思考之下,守將下了決定,力保柳陽雨。
守將親率兩萬兵馬防守燕軍右營,派另外一萬精銳兵馬保護柳陽雨,退往燕都城。
兩萬對六萬,燕軍又沒什麽士氣。
蕭逸又派了白狼助戰,很快就攻破了燕軍的營寨。
兩萬燕軍,被殺三千人,投降一萬七。
同時,蕭逸又派出五千騎兵,追殺柳陽雨。
一番激戰之下,燕軍死傷兩千人,柳陽雨被夏軍俘獲,其餘八千燕軍投降。
解城之戰,徹底落下帷幕。
這一戰,燕軍雖然有二十萬兵馬,卻因為戚郭元的判斷失誤,柳陽雨自己沒有主見,過於輕信戚郭元,導致了一場大敗。
二十萬兵馬,被殺八萬五千人,投降十一萬五千人,連太子柳陽雨也落入了蕭逸的手中。
一句話,四個字:全軍覆沒。
拿下解城之後,蕭逸立即派人將解城四周的縣城全部拿下。
柳陽雨親率二十萬兵馬都敗了,四周的縣城哪裏敢抵抗啊,直接都乖乖投降了。
解郡徹底歸入蕭逸的太子封國。
隨即,蕭逸沒有著急繼續進軍,而是開始在解郡施展仁政,先把解郡徹底消化了再說。
投降的十一萬多燕軍,蕭逸選出五萬精銳,並入夏軍,其餘六萬多人儘數讓他們返鄉。
大規模的俘虜,一般會有三種處理方案。
第一,就是便如己方軍隊一批,彌補戰爭損失,增強己方的軍隊數量。
第二,就是坑殺,如曆史上的長平之戰。
第三,就是施放俘虜。
蕭逸選擇了第一和第三,因為第二確實是有傷天和。
第一種方式,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對於戰力不強,以及老弱病殘,選擇第一種方式就不妥了。
雖然軍隊的數量上來了,但戰鬥力反而會受到影響。
而第三種方式呢。
一旦俘虜被放回,也有兩種結果。
第一,回鄉務農去了。
第二,繼續為兵,繼續打仗。
可是,這部分俘虜,心理會有陰影,不管是戰鬥力,還是士氣,都會大大被削弱。
最大額一個危害,他們會過度散播敵軍的可怕,影響到其餘士兵的士氣。
蕭逸將這六萬多人放走,目的就在於此,他要繼續打擊燕軍的士氣。
解城。
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