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朱棣的盼望(1 / 2)

張一凡本來是不想說的,等實地查看之後再說。但是,如今聽到朱棣追問,看到殿內其他人也都非常想要知道的樣子,他想了下,就換了個思路,覺得先說出來也行。

於是,他便看著一臉期待地朱棣說道:“有一種遠距離的通訊手段可以用,就是在最高的山頂建立一種信號塔,如果發現敵人之後,信號塔發出信號,這樣的話,就能傳很遠距離,我覺得用這種手段,該是能解決你剛才說到的難題!”

朱棣一聽這話,不由得無語,一臉失望之下,對張一凡說道:“一凡啊,你這……這不就是烽火台麼!這東西早就有了,你還不知道麼?”

徐達等人聽了,也是失望。還以為是有什麼好辦法,結果沒想到,竟然是烽火台的辦法,這個誰不知道?

大駙馬到底還是柳家村出來的,其他方麵可能有天份,但是沒有閱曆,以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結果卻是早已在用的東西。

徐達想著這些,便也開口,給張一凡解釋道:“烽火台確實能傳訊,能讓我們知道敵人進關了。但是,烽火台無法讓我們知道敵人的具體情況,動向如何,就隻能知道大概多少敵人進關而已。就是敵人數量的多少,可以通過燃燒幾堆烽火來傳訊,再多,就沒法子了!”

聽著他在那詳細解釋,張一凡便微微一笑道:“我知道烽火台,不過我說得是信號塔,和烽火台不同,信號塔能傳達更多的消息,甚至可以和人一樣對話,能詳細說明敵情的。”

“什麼?”朱棣一聽,很是意外,當即一喜,立刻追問道,“說,快說,你這個信號塔是什麼樣子的,竟然能詳細說明敵情?”

徐達等人聽了,也是意外,不過他們的臉上表情,大都是懷疑的表情。

打仗這麼多年來,或者說,自古以來,可從來沒聽說過這樣的信號塔,不但有烽火台的便捷,還能補上烽火台的短板?

不可能吧?

相對他們來說,更為了解張一凡的朱棣,卻已是喜出望外了。他知道,張一凡說有,那就是真得有了!

張一凡聽了,胸有成竹地解釋道:“這個信號塔,可以理解為是一個人的模樣,可以通過手腳的不同表達方式來表示不同的字,有關這個怎麼表達來表示不同的字,回頭我有辦法來解決。現在的問題,就是想知道北方這邊是不是有合適的山頭來修建這個信號塔,方便消息的傳遞!”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之後又認真地補充說道:“借助望遠鏡,能看得更遠,看得更清楚。當然,這種信號塔的方式也有一個缺點,如果是下雨下雪天,還有大霧天的時候,視線會受阻,可能就沒法傳遞消息。”

徐達一聽,頓時大喜,作為領兵打仗了一輩子的名將,最是清楚消息的重要性了,就見他第一個追問道:“大駙馬,你這種消息傳遞,大概能說清楚到何種程度?”

至於天氣的缺陷,並不重要。畢竟烽火台也同樣受天氣影響。並且這種極端天氣,終歸也還是少數。真得能傳遞清楚消息的話,這對戰事的影響,絕對是難以預估的。

張一凡聽到問話,轉頭看向一臉驚喜和期待的徐達,便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理論上可以和人說話一樣詳細,但是這樣傳遞消息的時間會很久,因此,會比較言簡意賅,但是一樣能說清楚詳細情況。”

說到這裡,他又強調道:“所以,信號塔的選址很重要,另外,也要挑選一批腦子靈活的將士來做這個事情。我在搞出編碼之後就訓練他們,教會他們如何傳遞消息。”

朱棣和徐達等人聽不懂編碼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們聽張一凡的說話,卻能感受到張一凡的信心,知道他確實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關鍵點,就是怎麼樣用動作表達出想說得話。

至少對於

他們來說,他們還是無法想象。不過聰明的事情,交給聰明人便是。

他們不知道,張一凡介紹的這種信號塔,或者說這種思路,在原本的曆史上,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發明出來的,並且是修改了好多個版本之後的結果,被當時法國人讚譽,列入人類的四大發明:印刷術、火藥、指南針,以及“遠距離傳訊符號語言”。

張一凡要做的,是曆史上最優的信號塔,也就是用最少的組合表達,來傳達信息,關鍵點當然也是編碼。

隨後幾天,張一凡在燕王府安頓下來之後,立刻開始著手信號塔的製定。

編碼的方式,他還是決定以常用字編成一本小本子,然後通過橫縱坐標來標識其中一個字。這樣的好處是,任何一個字,都隻需要橫豎兩個坐標就能決定。

至於信號塔,隻要能有0到9一共十個不同的表示方法就可以,這樣操作就能簡單,結構也不會複雜。

張一凡在紙上畫出信號塔的構造,朱棣這邊,立刻讓人去打造信號塔。為了能看清楚,這個信號塔要儘可能地大一些。

在他們忙這個時候,李善長是一刻都沒停,悄悄就南下回京師了。甚至都沒告訴其他人,隻是留了一封信,說不打擾他們,實際上怕被挽留。

回頭遙望即將看不見的北平城時,李善長那是一臉女乾計得逞的笑容:終於把大駙馬忽悠到了前線,沒個三五年根本不可能有結果。如果一個搞不好,出點意外的話,那就更好了。

他作為跟隨朱元璋打下天下的第一功臣,來北平都有兩三個月了,自然非常明白北平這邊的局勢。那就是壓根沒有形成對蒙元軍隊的優勢。如果隻是守在長城內,那倒還沒什麼。可如果有誰按耐不住想要進攻的話,雙方力量必然會發生變化,那可是很危險的。

而燕王,嗬嗬,就想著立下大功。要不是徐達看著,估計早已出關。如今自己回去,而大駙馬過來,指不定就會堅定燕王的出戰決心。

好戲,就快開鑼了!到時候,自己在南京“靜候佳音”!

想著這些,李善長便不再回頭望,徑直南下了!

李善長恐怕想不到的是,壓根就沒有人在意他的離開。所有將領,都在盯著大駙馬所提及的那個信號塔。

集中力量辦事,就有一個好處,很容易就做出想要做的事情。

張一凡的信號塔圖紙一出來,朱棣第二天就叫張一凡過去演示實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