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思念(1 / 2)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在朱元璋的支持下,各地的寺廟、道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和尚道士更是越來越多。

這些方外之士除了不用交稅服役之外,還往往和各地富戶、官紳勾連,受他們供奉。

朱元璋可不是一般人,知道這個情況之後,立刻就知道如果這樣下去會對大明江山不利。所以,從洪武六年開始,他其實就已經開始偏向儒學了。

但是,到底是需要什麼樣的儒學,又或者是儒學和佛道的結合思想來作為大明朝的根基,這一點他是沒有想好的。

不過有一個原則是可以肯定的,新的思想,以後倡導的思想,必須能讓他的大明江山長長久久的才可以。

而張一凡不小心漏出來的這篇《弟子規》,其實是直到滿清康熙年間,才由一個叫李毓秀的人創作出來,並經人修改之後,得到了“開蒙養正最上乘”的美譽。不用說,這個是非常符合封建時代統治需要的文章。

總結來說,《弟子規》其實是圍繞《論語·學而》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闡發。主要講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處世、求學時應有的禮儀規範。如果人人遵守的話,對於社會穩定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並且這個《弟子規》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於記憶。

因此,朱標和朱元璋一見這篇文章之下,自然是如獲至寶了!

這不,就見朱元璋看完之後,麵露微笑,連連稱讚道:“不錯,不錯,寫得好啊,寫得好!”

不過他剛稱讚完了之後,馬上就有了疑問,便問朱標道:“此篇文章,真是那張一凡所寫?”

朱元璋承認張一凡是有些本事的,除了匠活醫術之外,也還有膽色和口才,但是,就他不認識字和那一手難看的毛筆字,原本他會給張一凡打個八分的,立刻就跌到了六分的程度。

因此,他可不會認為,這麼好的儒學文章,會是張一凡寫出來的。

朱標其實也有疑惑,便回答道:“兒臣也不能確認,要不傳他過來問問?”

“好!”朱元璋聽了,立刻點頭同意,不過神色又明顯猶豫了一下,最終又說道,“還是算了,在比試之前,朕就不見這個張一凡了。”

一聽這話,朱標就知道,父皇這是考慮到李善長那邊了。

就李善長在上次張一凡鬨事之後,表現出了很大的誠意,讓他父皇很是滿意。朱標能猜出來,估計他父皇到時候肯定會偏向李善長兒子那邊的了。

如果父皇在比試之前召見了張一凡,那李善長那邊估計會想歪,這顯然不是父皇想看到的。

基於這個理解,朱標便提議道:“父皇,要不問下鏡靜,她應該是知道張一凡的很多事情,說不定知道這篇文章的具體情況?”

說到這裡,他想了下又補充說道:“鏡靜一直認為,張一凡參加比試的話肯定能拿第一,該是有一定理由的吧!”

朱元璋聽了,想了下之後點點頭說道:“也好,正好身子也乏了,我過去轉轉!”

前些天的時候,他發現這個大女兒畫了好多張一凡的畫像,這讓他很不高興。這次過去,順便看看這個大女兒如何了?

……………………

朱鏡靜身邊的侍女秋菊等人,很快發現朱元璋背著手過去,便連忙跪迎。

“鏡靜呢?”朱元璋走到麵前,淡淡地問道。

“回陛下,公主在前麵院子裡坐著,也不讓奴婢們過去!”

朱元璋聽了,便舉步走了過去。

轉了個彎之後,果然看到朱鏡靜一個人坐在亭子裡,一動不動地看著前麵的梨花。好像是在觀賞梨花,又好像是在發呆。

朱元璋一直走到朱鏡靜的身後,她都還一直坐著不動。朱元璋看出來了,這個女兒就是在發呆。而且,他能猜出來,估計是在想那個小子!

明白了這點,朱元璋不由得有點惱怒起來。這個女兒,真得是女大外向,魂都被那個小子吸走了!那小子,有那麼好麼?

不得已,朱元璋便咳嗽了一聲。

然而,朱鏡靜還是在發呆,似乎是沒聽到。

“……”朱元璋更生氣了,養了這個女兒有什麼用?

然後,他提高了聲音,重重地咳嗽了一聲。

朱鏡靜終於聽到了動靜,轉頭一看是朱元璋,連忙見禮。

“想什麼呢,魂都沒了!”朱元璋見了,沒好氣地說了一句,然後坐到了有蒲團的凳子上。

朱鏡靜聽了,很自然地說道:“在想凡哥!”

“……”朱元璋一聽,那坐下去的身子都僵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