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136(一更) 二分天子(2 / 2)

連外敵都還沒儘數鏟除,他們兩兄弟之間就自己先爭起來了。

好在他麾下的謀士閻象對他說,這天子放在了近處,可難保不會麵臨遠香近臭的麻煩,倒不如交給袁紹。

袁紹如今急於通過擁立天子之功,來削弱掉自己這酸棗聯軍遲來洛陽、以及被喬琰當街指責所造成的負麵影響,必然會承袁術的人情。這也是袁紹不得不為之事。

而袁術作為頭一個提出改立新君建議的人,隻要他在此時不要做出什麽反複之舉,對劉辯來說,他就是個實打實的恩人,料來也不會在官職上對他有所薄待。

屆時袁術有名望官職在手,在南麵可以自由拓展局麵,而袁紹在北方於天子近前,就遠沒有這樣輕鬆了。

袁術被這話之中何其自由的前景所說動,當即同意了這個想法。

於是在第二日繼續展開的決斷會議上他應和了以鄴城為新都的想法。

至於盧植、黃琬、王允等人要如何往長安去,喬琰要如何從並州進取涼州,那是他們的事情。

前往長安的那一批堪稱危險重重,而喬琰所麵對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裏去。

自西羌屢屢動亂,東漢內部又多發權利鬥爭,涼州早已不再是昔日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聯通西域各國的跳板,而是在袁術眼中的不毛之地。

要借道涼州又要先與西涼叛軍交戰,若按照皇甫嵩早年前所麵對的其情況,三五年內大約是分不出個勝負來的。

而有這三五年的時間,他袁術早已借助於天子的支持站穩腳跟了。

支持何事?

袁術原本想試試謀求荊州牧的位置。

但他又轉念一想,如今的荊州刺史劉表,早表現出了與荊州世家聯結的態勢,在他出兵之時已有了全麵掌控荊州的魄力,故而他改了個選擇,先盯上的是豫州與揚州交接的這一片富庶之地。

發展出點傍身的兵力,再與那劉表計較不遲!

做天子近處的大將軍,做喬琰與盧植這樣力圖救漢之臣,又哪裏比得上做一方州牧大員來得痛快!

袁術心中越是盤算越覺得自己明智,然而他剛走出這議事殿堂便聽到了喬琰在與袁紹說,莫要忘記了明年九月歸還那軍糧的約定,臉上的笑容不由凝固在了當場。

因為他旋即又聽到喬琰在說,他袁紹往後要供給某個“天子”的吃穿用度,說不定還節餘不下這些個餘糧,不如讓袁術來還,反正他們兩個是一家,讓誰來還都無妨。

不錯,以袁紹和袁術的家產,便是在洛陽臨時收購上這些米糧還上都無妨,但若真這麽乾了,他們在喬琰這裏的麵子也就蕩然無存了!

袁術冷哼了一聲,拂袖而去,卻不知道在他離開之後,喬琰也沒多與袁紹糾纏這問題,而是已經與孫堅交談在了一處。

“孫長沙如今是如何考慮的?”喬琰與他一並往外走,同時說道。

因著兩方都是率先抵達的洛陽,也都算是能征善戰之輩,彼此之間多少也可算是有些共同話題,更可稱得上是惺惺相惜,這番交談便比先前那出不知和諧了多少。

而孫堅並未經曆原本在進攻董卓期間被徐榮擊潰的一場敗仗,對袁術的依賴性也就沒有那麽高。

他與袁術合兵於魯陽而後進攻洛陽是不錯,卻沒有必要接下來也跟隨他一道行動。

孫策朝著前方交談中的兩人看去,暗暗捏了把拳頭,琢磨著自己遲早也得如喬琰這般率領一眾將領精兵飛揚恣意,而不是這會兒跟個在聽長輩交流、亦步亦趨於後的小輩一般,完全沒有個插話的空間。

他聽得父親回道:“喬侯既打算自涼州進攻長安,走個穩紮穩打的局麵,我孫堅也不是什麽無膽怕事之人,便是走南陽入武關,作為進攻長安的一路奇兵又有何妨?”

“喬侯應當知道,朱公偉此前為了逃避董卓之禍也逃往了荊州,如今喬侯欲與皇甫將軍於涼州聯手,盧公願入長安為質,我便與朱公偉會合,豈不正是當年景象!”

孫堅說到這裏,自己已豪氣乾雲地朗聲一笑。

他為朱儁舊部,此時想到與朱儁合力,走一路偏師與喬琰呼應,似也是順理成章之勢。

喬琰對此自然沒什麽意見,不過她還是補充道:“孫長沙這想法不錯,卻還有個問題,那荊州刺史劉表為漢室宗親,卻於此時遠在荊州,不知他到底是站在哪一位……的一方。若是他並不願意以荊州之兵相助於討伐董賊,隻怕會有些麻煩。好在我自並州出涼州,絕非一日之功,孫長沙還可與劉荊州多商量商量。”

商量?

孫堅他就不知道何為商量!

按照他參與討董會盟以來的行事風格,他連阻礙他行事的張諮都敢直接殺,便是那劉表對他做出了什麽限製,他也不是不能直接將其斬殺。

反正也不過是個文士罷了!

當然劉表畢竟是漢室宗親,他總不好將這種話在洛陽說出,更不好在喬琰這個友情提出了建議的同盟麵前這麽說。隻是回道:“喬侯不必擔心,此事我心中有數。因我隻適合於作為快速奔襲的奇兵援助,進軍之前還需喬侯與皇甫將軍那頭的信號,諸事齊備之日,通知於我便是。”

喬琰頷首回道:“這是自然。”

她目送著孫堅領著孫策離去,又盤算了一番自己這兩日間在據理力爭劉協為正統上的表現,確定大約並無什麽問題,也始終站定於大漢忠臣的路線不倒,心中總算落下了一塊大石。

有了這一出,她也終於能在此時將自己的地盤朝著涼州方向延伸了!

她也可以帶著這一趟進軍洛陽所收獲的名望,著手籌備回返並州之事。

她剛想到這裏,便看到在她的不遠處站著個熟人。

時隔四年不見,楊修倒是比之當年看起來變化了不少,或許唯獨可稱得上是沒什麽變化的,是他那點屬於聰明人的傲氣。

也讓他瞧著還是沒那麽沉穩,卻自有一種少年人的銳氣。從他投來的目光來看,他分明是來履行那當年的約定的。

但還沒等楊修走到她麵前來,她便聽到了另一個方向傳來的兩聲“喬侯留步”。

她循聲看去,見走來的是荀爽與荀攸,以及伏壽與一名容姿貴氣的女子。

後者她雖然沒有見過,卻大略能猜得出對方的身份。

果然在這四人站定於前的時候,便聽荀爽說道:“公主若有急事要尋喬侯便先說吧。”

這正是伏壽的嫡母,侍中伏完之妻,漢桓帝的長女陽安長公主!

陽安長公主見荀爽謙讓,她也沒推辭,而是對著喬琰直截了當地說道:“伏完有自保之心,然另立新君實為將我大漢威嚴置於不顧之舉,我欲與伏完和離,帶阿壽投奔於喬侯,不知喬侯可願接納?”

喬琰愣了一瞬,卻又旋即展顏。

這位長公主可當真是個妙人!

她這一投奔,對喬琰來說,無疑是個意外之喜!

繁體小說網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