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收回了望向天穹的目光,便見門外有個年歲不大的孩子掙紮著想要從大人的懷中跳出來,臉上還糊著淚痕,嘴裏嚷嚷著想要參軍,又在隨後被人給拖了下去。
“那位是?”
她剛開口就聽到後頭走出的周泰回道:“他叫淩統,是淩都尉的兒子,因他前陣子被接到了吳郡,我等在令人將吳夫人給接到此地後,也將他帶過來了。”
“他……他和朱然那孩子一樣,不太能接受父親的死訊。”
喬琰回道:“我知道了,此戰殞命於山越之手的士卒,遲些讓子布草擬一個撫恤金的數額。未能保護好府君的問責……便不必讓他們擔負了。”
她將話說完,望著淩統被人接走的身影,有片刻的走神。
促使孫策做出決斷的,或許也有他們吧。
他自己因父親之死而征討黃祖,黃祖之死促成了黃射的舍命反擊,黃射先殺朱治的舉動,讓孫策在朱然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這才徹底變成了一派堅持入山與山越作戰的局麵。
這出為報父仇的往來循環最後終結在孫策的毒發過世上,或許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個最好的結果。
倘若讓江東子弟都與喬琰敵對,那往後真要相互攀咬至於無窮儘了。
孫策自己已深受其苦,又如何希望下屬的子嗣還要活在這樣的日子裏呢?
這是他作為揚州牧最後的仁慈。
也是他在落幕退場前留下的最後一筆。
現在隻希望,能猜到孫策做出此等抉擇之人,能看在他這番良苦用心的份上,莫要做出什麽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比如說,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