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既知道沒有這麽多兩全其美的好事,便也沒想著能在一戰之間平定遼東。
他能達成的隻有兩種結果。
其一就是將劉虞斬殺,便是隨後對上喬琰也無妨。
他不會重蹈馬騰韓遂等人的覆轍。
因他自己也足夠年輕,故而絕不會對喬琰有所小覷。
他也會妥善利用喬琰和袁紹之間的摩擦,同時憑借著他對幽州地形更為熟悉的特質,達成對喬琰的阻攔。
一旦少了劉虞這個名頭,喬琰要想在幽州快速斬獲民心,難度並不小。
公孫瓚也會搶先一步給劉虞扣上負麵的評價,而後用自己所統帥的這一支勢力去主導幽州的風向。
若喬琰貿然孤軍深入遼東腹地,以她如今所占據的地盤範圍,公孫瓚多得是辦法得到其他人的援助,從背後給喬琰來上一刀。
這是對公孫瓚來說最有利的局麵。
退而求其次一點的另一個選擇,就是先將劉虞逼迫入與他快速決戰的處境。
不是喬琰的人手在他尚且猶豫的時候替他平賊,是劉虞本人,主動地,對他公孫瓚發起進攻!